古代大臣被判斩首的时候,为什么不使劲骂皇帝一顿,而是依旧还要说上一句“谢主隆恩”? 古时候皇帝老大,底下人就得磕头哈腰,儒家那套忠君思想从小就灌脑子。秦始皇时候就搞连坐,一人犯事儿,亲戚朋友全跟着遭殃。汉朝的律法里头,官员贪污重罪能株连三族,意思是高祖以下到孙子,全得搭进去。唐宋明清都差不多,这套法子就是为了让大家伙儿不敢乱来,皇权稳如泰山。明太祖朱元璋那可狠了,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一爆,左丞相胡惟庸被砍了脑袋,牵扯一万五千多人,家产抄光,九族抄家灭门。 就这,还不算完,清朝康熙时候也用过类似招数,官员一有苗头不对,株连起来没商量。户籍管得死死的,跑都跑不了,逃了更算叛逆,全家照样完蛋。 入仕的官员天天谢恩惯了,领旨砍头时不谢,那等于自找灭门。 这谢恩听着像讽刺,可在当时就是保命的把式。君要臣死,臣得死,还得觉得这是天恩。皇帝赐死,要么是你功劳太大,杀你得有个台阶下;要么是你卷进啥阴谋,皇帝得堵住你嘴。 不谢恩,等于顶撞天颜,株连范围就从九族变十族。明朝建文四年,方孝孺不肯帮燕王朱棣写登基诏书,结果被株连十族,八百多口子人命没了。 九族是啥?从高祖、曾祖、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上下五代加远房,够覆盖一大家子了。 骂皇帝一顿,锦衣卫上门,鸡鸭鱼虾全宰,蚁窝蜂房全毁,地里虫子都得翻土烫死,绝后绝种的意思。官员们知道这套,刑场上那句谢恩,就是给家人留条活路。封建礼教深得像骨头,拔不掉,只能顺着来。 搁现在想想,这多荒唐。封建社会皇权压得人喘不过气,官员不是人,是工具。株连这法子听着吓人,其实就是专制把戏,防着下面人翻身。明清时候,科举考出来的书生,进了朝堂还得天天念叨忠孝,获罪了更得装孙子。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下诏,官员结党就灭九族,吓得人人自危。方孝孺那案子,更是把株连玩到极致,亲戚朋友全算上,尸首堆成山。 这些事儿搁老百姓眼里,就是天理难容,可在皇帝那儿,是维护江山的铁律。官员不骂,不是窝囊,是算计清楚了:一骂,家破人亡;一谢,说不定还能留条后路。户籍锁死,天下没藏身地,逃跑?那更傻,抓回来全家加码。 儒家忠君那套,教人视皇帝如天,骂他等于骂祖宗,心理上也过不去。 这套规矩传了两千年,层层叠加,官员在刀口上还得笑脸迎。秦汉开始就定调,律法里头明明白白,犯事儿株连亲族。明朝最凶,朱元璋杀红眼,蓝玉案又灭一万五千,株连成风。 清朝缓了点,但本质没变,官员领旨时谢恩,已成铁打的程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