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美国的制造能力已经明显退化。 他在文里专门提了个扎心事实:美国造船能力跌得太狠,他自己都接受不了。这话说出来确实让人意外,要知道以前他很少公开认怂,总把“美国第一”挂在嘴边,这次算是把藏了多年的产业短板摆到了台面上。 要说美国造船业,那可不是一直这么“窝囊”。二战那会儿简直是巅峰状态,2天就能造3艘船,1944年一年造的船舶就有1930万总吨,几乎是战前全球总量的10倍,那会儿的美国船厂说是“造船机器”都不为过。 可现在呢?美国的造船业早已不复往日辉煌,产能仅占全球的不到1%,商船总数不足100艘,且面临基础设施老化、技术工人短缺、产业链断裂等多重问题。甚至美国海军的部分后勤舰艇不得不送到韩国、日本和印度去维修,因为本土船厂连基本的维护能力都无法保障。 为啥好好的造船业能跌成这样?根子其实早就埋下了。一百多年前美国就搞保护主义,1920 年出台的《琼斯法案》规定内贸船必须美国造、美国登记,本想护着本土产业,结果两年后美国船价就比欧洲高了 20%。后来又搞了一堆类似法案,把船厂养在 “温室” 里,反而没了创新动力。二战时美国发明了分段建造技术,能把造船周期大幅压缩,可战后居然扔了不用,又捡回老工艺。 更要命的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逐渐“脱实向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远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更不用说和中国比了。金融和服务业的高利润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而制造业则被视为高成本、低回报的领域,逐渐被边缘化。 还有劳动力的问题也是个死结,现在美国造船工人平均年龄 52 岁,年轻人占比不到 15%,要重建 30 万人的工人队伍至少得 15 年。工时成本更是吓人,一小时 98 美元,是中国的 4.3 倍,就算造出来船,谁愿意买这么贵的?就以费城造船厂为例,去年给美森航运造 3 艘小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高达 3.33 亿美元,可中国船厂造同款船才 5500 万美元,差了快 6 倍。难怪船主们都说美国船 “质低价高”,就算有补贴也不划算。 特朗普在文里还说想靠吸引外资救造船业,让外国企业带技术来美国,还得培训美国工人,可这想法根本不现实。之前他又是加关税又是打压移民,企业早就怕了,现在突然换张脸求合作,谁信啊?他还说要设 “造船办”、减税,7 年内让 15% 出口货用美国船运,5% 船队美国造,可丹麦航运专家直接泼冷水,说这提议太 “愚蠢”——美国造艘集装箱船得 3 年多,从零开始得砸几十亿美元,哪是说说那么简单。 显然,造船业只是美国制造业衰退的一个缩影。这些年美国制造业占 GDP 的比例从 90 年代的16%跌到 2022 年的11%,企业数量也少了 将近三成,连奥巴马、拜登都想救,可搞的法案要么延期要么暂停。现在美国还想靠打压中国造船业找补,又是搞 301 调查又是要收港口费,可 2024 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都占世界一半以上,航运公司照样来中国下单,根本挡不住。 特朗普的发文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承认了一个无奈的现实: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已积重难返,单靠口号和政策打压无法扭转趋势。劳动力、产业链、成本这三大坎摆在那,不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光靠保护主义和甩锅,恐怕只能看着差距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