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分析说,一场俄乌冲突,彻底解决了中国崛起的最后一个障碍……!具体怎么回事呢,我来分析一下吧。现在的中国,有点像二战时期的美国。一场二战打下来,美国成了真正的世界霸主。但是,如果美国的周边不是墨西哥和加拿大这种好邻居,而是日本或者德国这种恶邻居,那也就没有美国的世界霸主的今天。 这种类比戳中了关键 —— 大国崛起最缺不得的就是 “战略喘息期”。二战时的美国靠着两洋天险和周边无强敌的环境,安心搞生产、卖军火,悄悄完成了实力跃迁。 中国前些年就差这么个机会,美国把亚太 “再平衡” 喊得震天响,带着日、澳、韩搞包围圈,恨不得把战略资源全堆到西太平洋来。俄乌冲突一爆发,这盘棋彻底被搅活了。 美国的精力被牢牢钉死在欧洲战场。耿爽大使在安理会发言时就点破了,美国一边喊着要中国劝和促谈,一边自己往乌克兰送武器,把局势越拱越热。 数据不会说谎,美国光是对乌军事援助就砸了几百亿美元,F-16 战斗机、爱国者导弹一批接一批往欧洲运。原本计划派往亚太的航母战斗群,好几次临时改道去了地中海。特朗普政府想逼俄停火好抽身东移的算盘,被持续升级的战事打得粉碎。 这一下,中国周边的战略压力直接减了大半。要知道之前美国在亚太搞 “小圈子”,又是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又是强化美韩同盟,连北约都想往亚太伸手。 现在不一样了,美国国会吵着要削减对乌援助,欧洲盟友又哭着要美军留下,根本腾不出手来在南海、台海搞大动作。人民论坛网的分析说得很准,中国周边格局里,中美对抗的框架被俄乌冲突重塑了,我们终于不用同时应对两线压力。 能源安全这个曾经的 “紧箍咒” 也松了。中国之前进口原油高度依赖中东,运输路线还得走马六甲海峡,始终有被 “卡脖子” 的风险。俄乌冲突引发全球能源洗牌后,中国顺势加快了进口多元化的脚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进口煤炭增长 14.4%,天然气增长 9.9%,原油进口虽小幅下降 1.9%,但来自俄罗斯、中亚的份额占比大幅提升。 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直接通到中国西北,中亚的油气田合作也落地开花,等于给能源安全上了双保险。 更关键的是,国际话语权的天平开始往中国这边偏。美国借着冲突搞阵营对抗,逼各国选边站,反而把 “全球南方” 国家推得更远。 中国不一样,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在香山论坛上说的很清楚,我们提的全球安全倡议走的是对话合作的路子。现在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这个倡议,连沙特和伊朗都在中国斡旋下握手言和,这就是实打实的影响力。 之前西方总拿 “规则” 压人,现在大家看清了,美国的规则是 “顺我者昌”,中国的倡议才是真的解决问题。 有人说这是 “坐收渔利”,这话不对。中国在冲突里一直没闲着,“和平之友” 小组的 17 个国家里,中国是最积极劝和促谈的。我们既没递武器,也没搞制裁,反而给乌克兰送了人道主义援助,跟俄罗斯深化了经贸合作。 这种 “不偏不倚” 的态度,让更多国家愿意跟中国打交道。连欧洲企业都扛不住了,德国大众、法国空客纷纷加大在华投资,欧盟 2024 年对华贸易额逆势增长,谁都不想跟最大的市场过不去。 反观美国,多线作战的弊端彻底暴露。一边要援乌,一边要挺以,中东战场又烧起来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算过账,两场冲突一年要花掉 GDP 的 3%,再想搞 “印太经济框架” 这种耗资巨大的项目,根本力不从心。 这种战略透支,正好给了中国从容发展的时间窗口。就像二战时美国躲过战火专心发展,中国现在也能安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搞数字经济、新能源这些新赛道。 当然,这不是说冲突本身是好事。乌克兰的战火让无数人流离失所,这种苦难谁都不愿看见。但客观上,这场冲突确实扫清了中国崛起路上最关键的障碍 —— 美国全方位、无死角的战略遏制。 之前美国把中国当成 “头号竞争对手”,恨不得用所有资源围堵,现在分身乏术,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跟周边国家搞 “命运共同体”,跟发展中国家谈合作共赢。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早就定了调,周边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俄乌冲突让这个基础更稳了。美国想在东亚搞 “代理人战争” 的心思还在,但手里的牌已经不多了。 中国这边呢,能源通道更安全了,国际朋友更多了,周边环境更稳了。这不是靠谁施舍来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精准把握战略机遇的结果。 所以说,俄乌冲突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霸权的衰落,也映出了中国崛起的必然。二战美国的崛起靠的是天时地利,今天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自身实力和战略智慧。那个被霸权主义死死盯着的时代正在过去,接下来的路,中国能走得更稳、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