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0年,武则天孙女墓中的景象让考古学家汗毛直立,一具风化的神秘尸骨以一种怪异

1960年,武则天孙女墓中的景象让考古学家汗毛直立,一具风化的神秘尸骨以一种怪异扭曲的姿势坐在一堆金银珠宝中。 千年古墓悄然开启,一盏马灯照亮幽暗,考古队眼前豁然一惊:风化尸骨扭曲坐于金银珠宝堆中,斧痕累累,似在守护或诅咒。武则天孙女的永泰公主陵,竟藏此诡秘,谁知这枯骨背后,是盗贼内斗,还是宫廷余恨?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七女,武则天亲孙女,生在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那时候,长安城里宫殿林立,她一出生就裹在锦缎里,长在东宫。可惜家变来得快,圣历元年,公元六九零年,武则天登基,李显被废,全家贬到均州。日子过得紧巴巴,和普通人家姑娘差不多,吃穿用度都得精打细算。 十四岁那年,公元六九九年,李显被召回洛阳,李仙蕙也跟着进宫,封为永泰郡主。次年,久视元年,公元七百年,朝廷给她指婚武则天侄孙武延基。俩人虽是政治联姻,但日子还算和美。谁知好景不长,武则天晚年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朝野怨声载道。武延基和李仙蕙哥哥李重润私下议论这事儿,被张易之听了去,上报武则天。皇帝一怒之下,杖杀了俩人。李仙蕙次日就没了,享年十七,正史说是惊吓过度难产而亡。 李仙蕙的墓在陕西乾县北原,乾陵陪葬区,神龙二年,公元七零六年,和武延基合葬。这是唐史上唯一叫“陵”的公主墓,规格跟皇帝差不多,封土高十多米,墓道五十多米长,四壁砖砌,气派得很。体现了盛唐对皇室血脉的重视,也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 转到一九六零年,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队伍,对永泰公主墓抢救发掘。这墓早遭盗扰,但规格高,里面东西多。队伍从封土堆下手,清理黄土,逐步露墓道。第六天井里,他们发现了那具尸骨:男性遗骸,坐姿扭曲,头骨低垂,双手置膝,周围金钗银簪珠链散落一地,堆成小山。尸骨上斧痕明显,肩胛骨裂开,腿骨有深槽,旁边一把锈斧半埋土里,刃口朝上。 这尸骨一看就是盗墓贼留下的。墓道有盗洞,直通地表,洞壁光滑,凿痕整齐。专家判断,贼人钻洞盗宝时起了内讧,一人被斧砍死,扔那儿守着财货。民间有传成爱情故事,说是痴情人护宝等公主,可考古证据清楚:斧伤多处,显示是同伙灭口。这样的发现,让人脊背发凉,也提醒我们,古墓盗掘危害大,必须加强保护。 发掘历时两年,到一九六二年结束,出土一千三百多件文物。壁画精美,绘宫女侍从,衣纹细腻;陶俑栩栩如生,有骑马俑、三彩骆驼俑,陶瓷器皿光泽犹存。这些东西,现在多在陕西博物院陈列,帮助我们了解唐代丧葬习俗、陶瓷工艺和绘画风格。唐史研究靠这些实物,越来越扎实。 李仙蕙一生坎坷,早年随父流徙均州,生活清苦;婚后短暂安稳,却因家族事卷入漩涡。她的骨盆窄小,墓志铭记“珠胎月毁”,证实难产说。武则天虽是祖母,但晚年决策失当,导致骨肉相残。张易之兄弟仗势欺人,害人害己,没落得善终。这事儿告诉我们,封建王朝的宫廷斗争,伤人太深,得吸取教训,走社会主义道路才对。 永泰公主陵的发掘,是新中国考古成就的缩影。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还挤出人力物力保护文物,就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墓中尸骨虽诡异,但也成了警示:贪婪无度,必遭报应。今天,我们守护这些遗产,就是在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