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月22日,巴西外贸处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丙烯酸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覆盖20

9月22日,巴西外贸处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丙烯酸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覆盖2024年全年,损害分析更追溯至2020年,整整五年跨度,这可不是走过场,而是直奔主题的深度审查。要知道,中国丙烯酸产能占全球超40%,出口竞争力强,价格自然有优势,但这动了巴西本土企业的蛋糕,巴斯夫作为申请方,其南美生产线2026年即将投产,此时出手,明显是想提前扫清竞争对手,这种操作和欧盟过去对中国缬氨酸、蜡烛反倾销手法如出一辙。不过巴西近年已对中国聚氯乙烯树脂、盘条等多次发起反倾销,这次不过是老戏新唱,背后是巴西试图平衡对华贸易逆差(中巴贸易额1800亿美元,巴西逆差超600亿)的战术动作。但说白了,贸易保护是双刃剑,巴西本土化工基建不足、成本高,就算加税也难解根本竞争力问题,反而可能推高本国下游产业成本,最终让老百姓买单。全球化从来不是“你死我活”,而中国企业也学聪明了,一边积极应诉、提交“无损害抗辩”,一边布局墨西哥等南共市国家转口贸易,化险为机。 巴西对华贸易逆差的形成具有结构性特征。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1815亿美元,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大豆、铁矿石等初级产品占比超80%,而中国对巴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种互补性贸易模式下,巴西本土制造业因产业链薄弱难以形成竞争力,2024年其化工行业平均电价较中国高出42%,直接推高丙烯酸生产成本至1300美元/吨,而中国通过煤化工技术将成本控制在950美元/吨。巴西政府虽通过反倾销措施短期保护本土企业,但长期可能加剧产业空心化——2024年巴西化工产品进口依存度已达65%,较2019年上升18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已趋向多元化。针对丙烯酸调查,除法律抗辩外,部分企业已启动“马来西亚转口”方案,通过保税区换柜换证规避限制,类似2018年光伏产业应对美国“201条款”的操作路径。更深层的转型体现在技术突破:山东某企业投资2.4亿元研发高纯度树脂,附加值提升40%,成功打入德国汽车供应链,这种“技术突围”与华为突破5G封锁的路径异曲同工。同时,中巴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可能成为破局关键——巴西计划建设全球最大绿氢基地,而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75%产能,双方可在氢能产业链形成新互补。 个人认为,中巴关系需超越短期贸易摩擦,聚焦战略协同。尽管存在贸易不平衡,但两国在金砖机制、全球气候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具有全球意义。2023年中巴签署本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在巴外汇交易占比升至第8位,这种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为贸易多元化奠定基础。从历史经验看,1974年建交以来,中巴成功化解过37次贸易争端,平均解决周期从48个月缩短至18个月,显示双方具备成熟的危机管控能力。未来合作应着眼于构建“数字丝绸之路”与“绿色丝绸之路”的叠加效应,在跨境电商、清洁能源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