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液化天然气

欧洲新闻网消息,当地时间25日,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科表示,布拉迪斯拉发愿意接

欧洲新闻网消息,当地时间25日,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科表示,布拉迪斯拉发愿意接

欧洲新闻网消息,当地时间25日,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科表示,布拉迪斯拉发愿意接受美国的提议,不再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并和美方签署长期供应协议,但也希望华盛顿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降低对斯洛伐克提供天然气的报价。菲科对媒体指出,目前我国每年通过“友谊”输油管道,和“土耳其溪”输气管道,获得大来自俄方的能源供应,其中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就达到35亿立方米/年,而且莫斯科一直给予斯洛伐克较低报价,如果美方不能提供足额的折扣或优惠,斯洛伐克将面临严重的差价损失,被迫使用高成本能源。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佩斯科夫说的这份史无前例的合同,毫无疑问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正式协议,毕竟今年9月中俄蒙刚签完备忘录,这会儿敲定合同正好顺理成章。这份合同看着是三国之间的能源买卖,实际上是能撬动欧亚能源格局的大动作,所谓的“史无前例”,每一个字都有实打实的支撑。西伯利亚力量2号全长2600公里,从俄罗斯的亚马尔半岛出发,经过蒙古国,最后到中国的阿尔泰地区,还能和咱们的西气东输管道连起来,把天然气直接送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它的设计年输气量能达到500亿立方米,要知道已经在运行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2022年才送了154亿立方米,就算到2025年达到规划的380亿立方米,两条管道加起来也快1000亿立方米了。这意味着俄罗斯天然气占中国需求的比重能升到20%以上,相当于每年能满足几亿家庭的生活用气需求。这样的输送规模,在中俄能源合作史上从来没有过,说是史无前例一点不夸张。对三国来说,这可不是简单的生意往来,每一方都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蒙古国之前为了这个项目费了不少劲,总理亲自出面谈,就是因为管道过境能给他们带来大实惠。参考中亚管道的例子,蒙古每年能收几亿美元的过境费,这笔钱能占到他们GDP的2%到3%,对经济不算富裕的蒙古来说,这可是稳定的外汇来源。而且建设管道还能带动当地钢铁、物流这些产业发展,创造数万个工作岗位,沿线的城镇化也能跟着提上去,说不定以后还能从资源输出国变成亚欧的能源枢纽,这样的机遇对蒙古来说太难得了。对俄罗斯而言,这更是摆脱西方制裁的关键一步,之前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买家,2021年还能给欧洲送几千亿立方米,可到2023年,对欧盟的管道气出口就降到了210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少了近三分之二,现在欧洲对俄天然气依赖已经降到了25%,德国更是把俄油气进口清零了。有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俄罗斯就能把原本输往欧洲的天然气转到中国,每年能稳拿几百亿立方米的出口量,还能增加外汇收入,不用再看欧洲的脸色。对咱们中国来说,好处更直接,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能补上能源缺口,而且管道气比那些液化天然气划算多了,液化天然气光把气体变成液体就要损失30%的成本,还得用专门的低温油轮运输,路上难免有损耗,管道直接输送又便宜又稳定,能给咱们的能源安全加道保险。更关键的是,这份合同直接改变了欧亚能源的老格局。以前欧洲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靠欧洲市场赚钱,可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后,俄欧能源合作基本断了,欧洲只能转头买美国、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去年8月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同比涨了23%,但成本高了不少,还得看美国的脸色。而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2号彻底转向亚洲市场,把能源出口的重心放在中国,形成了新的能源输送路线。这条管道走陆地,不像海上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要经过被美国军事基地控制的波斯湾、苏伊士运河这些地方,根本不用担心被制裁或封锁,美国想插手都没辙。美国媒体已经慌了,彭博社说这会让西方抵制俄能源的努力功亏一篑,华尔街分析师更是直言会彻底颠覆液化天然气市场,那些还在规划的美国液化天然气项目要受大影响。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以前还买些美国的,去年从美国进口的比例才6%,比2021年的11%降了不少,等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成,美国想靠液化天然气赚中国的钱就更难了。还有一点藏在背后的变化更重要,以前国际能源交易大多用美元结算,可俄罗斯和中国的能源合作早就开始用人民币和卢布直接结算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这么大的项目,肯定会延续这种方式,这就绕开了美元的控制。美国一直靠美元和能源绑定掌控全球市场,现在中俄蒙的合作相当于撕开了一个口子,以后可能会有更多国家跟着学,这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打击不小。俄罗斯专家都说,这种能源合作会形成独立的能源和政治联盟,难怪美国会着急研究怎么阻挠这个项目,可现在合同都敲定了,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从这些地方就能看出来,佩斯科夫说的“史无前例”一点没夸张,这条2600公里的管道不只是送天然气,更是把三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还硬生生把欧亚能源的老格局给改了,以后能源的话语权就得看这边了。

招商轮船: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新船“海韵”轮交付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潘建樑)招商轮船晚间公告,2025年9月24日,公司通过下属控股单船公司在大连接收了1艘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海韵”轮。公司表示:“海韵”轮交付运营是招商轮船坚持LNG运输业务...

国内西南地区最大液化天然气工厂建成投产

观点网讯:9月24日,位于重庆涪陵的我国首个页岩气处理加工工厂扩能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日产能由100万立方米提升至200万立方米,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公开资料显示,涪陵液化天然气工厂一期项目于2018年建成投产...
林宁:引领液化天然气的未来—到2035年基于场景的分析的战略见解

林宁:引领液化天然气的未来—到2035年基于场景的分析的战略见解

会上,RBAC执行董事,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地质经济局首席经济学家林宁发表题为《引领液化天然气的未来:到2035年基于场景的分析的战略见解》的主旨演讲,...会议聚焦“十五五”期间天然气市场形势展望、城市燃气行业转型、管网平衡...

欧盟提议从2027年起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较原计划提前一年

欧盟提议自202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作为其最新制裁措施的一部分。欧盟还提议对更多俄罗斯银行和金融机构实施全面交易禁令,并对印度的相关实体实施贸易限制,这些实体曾协助莫斯科绕过欧盟的制裁。此前,...
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法国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

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法国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

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法国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三家正式签字,把自家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捆在一起搞联合运营。伊拉克天然气资源丰富,但过去伴生气大多白白烧掉,造成浪费和污染,还得从伊朗进口电力填补缺口。美国最近取消了对伊朗电力的豁免,直接把伊拉克逼到墙角,必须自力更生搞供应。这次三方联手运营液化天然气项目,就是冲着这个痛点去的。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牵头,法国道达尔能源和卡塔尔能源入股,基于2023年那份270亿美元的能源开发合同扩展而来。道达尔占45%,卡塔尔能源25%,巴士拉石油公司30%,股权分配清楚明了。这个项目叫气体增长综合项目,涵盖天然气回收、发电和太阳能开发。重点针对南部五个油田的伴生气,年处理量能到60亿立方米。过去那些油田火炬烧了几十年,现在终于能回收利用,产出廉价天然气发电,成本只相当于伊朗进口的四分之一。道达尔带来工程技术和资金,卡塔尔能源贡献液化专长和全球市场渠道。伊拉克这边强调本地就业和技术转让,确保项目落地生根。签约那天,总理苏达尼亲自主持,标志着从规划到执行的转折。签约细节里,海水处理厂是重头戏,由现代工程公司承建,49个月内完工,每天处理500万桶水,支持油田注水增产。这部分投资不小,但能稳住油气产量,避免资源枯竭。项目还包括第二阶段拉塔维油田开发,TotalEnergies主导勘探和开采。卡塔尔能源的参与不光是钱和技术,还帮伊拉克打开液化天然气出口大门。石油部长早说过,六年内要成天然气净出口国,这协议就是铺路石。整体看,三方合作避开单打独斗的风险,共享收益。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天然气领域也出力不少,中石油建的哈法亚处理厂刚进入运维,每年处理30亿立方米伴生气,产22.5亿立方米商品气,直供发电站。这让伊拉克自给率蹿到65%,缓解了电力短缺。哈法亚项目和这次联合运营互补,前者管上游处理,后者扩展下游液化和出口。伊拉克总算能少烧气,多发电,居民用电稳当些。过去南部油田烧气污染空气,现在回收后碳排放降下来,环保账也算得清。伊拉克拉道达尔和卡塔尔能源入局,不止是为钱和技术,还在调整地缘位置。减少对伊朗依赖,避开美国制裁压力,同时借国际巨头打开中东能源新格局。中国企业的深度参与,让全球供应链多条腿走路。项目框架下,天然气管网扩建在计划中,从南部延伸到北部,覆盖更多发电厂。太阳能部分也启动,1吉瓦容量上线,帮伊拉克多元化能源来源,降碳目标更近。联合运营协议落实后,天然气回收链条全覆盖,从油井分离压缩到液化存储,一气呵成。道达尔的历史经验派上用场,他们在类似项目上积累了数据,帮伊拉克优化流程。卡塔尔能源作为LNG全球玩家,提供市场预测和出口协议模板。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管日常运营,确保本地法规执行。股权结构让各方有动力,45%的道达尔主导技术,25%的卡塔尔推销路子,30%的巴士拉控资源。这个大项目对老百姓实打实的好处多。过去伊拉克许多地方天天停电,夏天空调都开不起,现在天然气发电稳了,供电中断少。哈法亚附近的村民说,做饭用电方便,生活节奏稳。联合项目放大这个效应,南部油田气回收后,全国电网受益。伊拉克石油部长目标明确,六年净出口不是空话,靠的就是这些国际合作积累势头。能源自主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产自销,路子越走越宽。
就在刚刚伊拉克突然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

就在刚刚伊拉克突然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

就在刚刚伊拉克突然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法国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三家正式签字,把自家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捆在一起搞联合运营。伊拉克这个国家,能源资源得天独厚,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全球都排得上号。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由于缺乏相应的加工设施和技术,伊拉克过去大量石油伴生气只能直接燃烧处理,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如今他们联手国际能源巨头打造液化天然气项目,明眼人一看就懂——这是要变“废”为宝,把原本白白烧掉的天然气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转变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体现了能源利用观念的进步。仔细琢磨一下,这个联合运营协议其实是伊拉克“天然气增长综合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GGIP这个项目来头不小,它是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与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共同推进的倡议,旨在改善伊拉克的电力供应状况。项目内容包括回收利用三个油田的伴生气,将其用于发电,还会涵盖可再生能源项目。这种多元化能源策略显示出伊拉克正在积极应对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不得不说,伊拉克这次选择的合作伙伴很有讲究。法国道达尔能源是全球能源领域的巨头,业务范围覆盖油气全产业链;卡塔尔则是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大佬”,经验技术都没得说。与这样的伙伴合作,伊拉克显然是想借助它们的资金实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快速提升自身能源产业的水平。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对此就明确表示欢迎外国投资的增长。有趣的是,虽然这个协议是伊拉克与法国、卡塔尔企业签署的,但中国企业在这个大项目中其实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此前报道,中国石油管道工程公司和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已经参与了GGIP项目下的相关建设。这种多国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反映了当今大型能源项目的典型特征——国际化合作、专业化分工。伊拉克这次与国际能源公司联合运营液化天然气项目,眼光放得很长远。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进口电力的依赖。伊拉克长期依赖进口天然气发电,成本高昂且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另一方面,这也是伊拉克推动经济多元化、吸引外资的战略举措。能源产业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伊拉克若能通过这类项目提升能源自给能力,进而发展下游产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从全球视角看,这个项目也很有意思。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产油国纷纷寻求经济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伊拉克作为重要产油国,加大天然气开发力度,特别是液化天然气项目,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也可能为未来融入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打下基础。这种战略布局,与其他中东产油国的发展路径有相似之处,但又结合了伊拉克自身的国情和需求。总的来说,伊拉克突然宣布的这个消息,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是其能源战略稳步推进的结果。与国际能源公司联合运营液化天然气项目,标志着伊拉克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国际合作模式,既引进了资金技术,又分享了市场风险,值得其他类似国家借鉴。而中国企业在相关项目中的参与,也为中伊能源合作增添了新的内涵。
就在刚刚,伊拉克突然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

就在刚刚,伊拉克突然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

就在刚刚,伊拉克突然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突然宣布,伊拉克国家天然气公司、法国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三家正式签字,把自家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捆在一起搞联合运营。伊拉克其实早就受够了能源上的被动局面。别看它是产油大国,天然气却一直没能好好利用,甚至得长期依赖从伊朗进口。美国最近还终止了对伊拉克进口伊朗电力的豁免,直接逼着伊拉克必须自己搞定天然气供应。以前油田伴生气大多直接烧掉,既浪费又污染,现在可不一样了。伊拉克这次拉上道达尔和卡塔尔能源,明显是要玩真的。其实他们之前的合作就已经铺好了路。2023年他们就签过一个价值270亿美元的能源综合开发合同,道达尔占45%,卡塔尔能源占25%,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占30%。这次联合运营协议可以看作是那个大框架下的具体落实,就是要一起搞天然气回收、发电、甚至太阳能项目。中国企业在伊拉克的天然气项目中也没闲着。中石油承建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刚刚进入运维期,每年能处理30亿立方米伴生气,产出22.5亿立方米商品天然气,直接送去发电。这个项目让伊拉克天然气自给率提升到了65%,简直是雪中送炭。道达尔这次深入参与,背后也是看中了伊拉克的巨大潜力。他们计划建设的天然气处理厂要处理五个油田的伴生气,年处理能力高达60亿立方米。这么一来不仅能消灭掉伊拉克南部油田烧了几十年的“火炬”,还能生产出廉价的天然气用于发电,成本只有从伊朗进口的四分之一。卡塔尔能源的加入更是给项目带来了顶级技术和市场资源。作为全球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巨头,卡塔尔能源的参与不仅提升了项目的可信度,还可能为未来伊拉克液化天然气出口打开大门。伊拉克石油部长之前就说过,计划六年内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看来不是随便说说的。这个项目对伊拉克老百姓来说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现在伊拉克许多地区每天还要忍受长时间的停电,有了这些天然气发电项目,电力供应将会稳定得多。就像哈法亚项目附近的村民说的,现在做饭方便多了,夏天也不怕停电了。伊拉克显然是在下一盘大棋。通过与国际能源巨头合作,他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能源危机,还要重塑整个能源产业结构。从提高开采技术到开发非常规资源,从扩建输气管网到建设液化天然气处理厂,伊拉克正在全面发力。地缘政治也在背后若隐若现。伊拉克一边减少对伊朗能源的依赖,一边加强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这显然会改变中东地区的能源格局。再加上中国企业在伊拉克能源领域的深度参与,全球能源地图正在悄然重绘。伊拉克这次突然宣布的液化天然气联合运营协议,根本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长期筹划的战略举措。它既回应了美国对伊朗能源制裁的压力,又抓住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机遇。道达尔和卡塔尔能源的参与,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全球市场的通道。伊拉克的天然气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从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再到未来可能的出口,这条路虽然挑战重重,但已经清晰可见。就像伊拉克总理苏达尼转动哈法亚项目阀门时那样,每一次突破都是迈向能源自主的关键一步。
最新消息!伊拉克正式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正式宣布了,伊拉克与法

最新消息!伊拉克正式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正式宣布了,伊拉克与法

最新消息!伊拉克正式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正式宣布了,伊拉克与法国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卡塔尔能源(QatarEnergy)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运营伊拉克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消息来源财联社)​伊拉克这一步迈得够狠,也够聪明。过去几十年,他们光靠卖原油吃饭,经济结构单一得像张薄纸。国际油价打个喷嚏,伊拉克经济就得重感冒。如今这笔大单,摆明是要把资源变现玩到极致。鲁迈拉油田每天白烧的伴生气,终于不再浪费。转化成液化天然气,既赚钱又环保,还缓解国内电荒。这哪是一石二鸟,简直一箭射穿整个困局。道达尔能源这次押注,绝不是头脑发热。中东一直是全球能源企业的必争之地。他们早在20世纪初就扎根伊拉克,这次再下一城。明显是要在地区能源版图上插稳自己的旗子。270亿美元的投资,周期二十五年。没有长远战略眼光,谁敢这么玩?更何况拉上卡塔尔能源这个“液化气大佬”。明显是要技术、资源、市场三手抓。说到卡塔尔,这波操作秀得漂亮。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他们占了超过20%的份额。这次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于悄悄扩张影响力。既赚了钱,又交了朋友,还巩固了行业话语权。伊拉克这块大蛋糕,他们分得一点也不亏。但很多人没注意到,这背后还藏着地缘政治的影子。伊拉克逐渐向西方和地区盟友靠拢,平衡传统势力。270亿美元不是小数目,国际资本敢进来。说明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和经济环境正在改善。这一步走成了,后续可能吸引更多外资入场。当然挑战也不是没有。伊拉克国内基础设施老旧,官僚系统效率低下。能否按时在2027年投产,还得打一个问号。更何况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天然气市场能否长期火热?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点。但无论如何,伊拉克这次真的拼了。摆脱资源诅咒,不能光靠口号。而是要靠实打实的项目、合作与转型。如果成功,中东能源格局可能真的要重新洗牌。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