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的余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154万买的新房,还没等到交全款收房的那天,一开门就彻底傻眼——屋里不仅堆满陌生人的家具杂物,还有工人吃住留下的痕迹,甚至一股刺鼻的尿骚味扑面而来。原来,楼上业主装修期间竟私自把这套房子当成了“临时仓库”和“工人休息室”,而物业竟用“整栋楼密码相同”的方式管理房源,一系列离谱操作让余女士心态彻底崩了。 余女士去年九月在义乌旭辉国悦府定下这套近88㎡的房子,总价154万多,当时爽快付了5万定金。但因为楼盘多次延期交付,她留了个心眼,尾款一直攥在手里没付。 结果,就在她前几天满怀期待去收房的时候,一开门,整个人愣在原地—— 屋子里堆满二手家具:旧床垫、破沙发、洗衣机、各种板材,甚至还有吃完没扔的外卖盒、饮料瓶。最让人窒息的是,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尿骚味,明显是被人当成了临时生活点。 余女士第一时间联系物业,才发现问题出在“整栋楼初始密码都一样”这种谜之管理方式上。 四楼一位业主承认,是她把东西搬进来的。她说自己买这房是用来出租的,急着装修,本来把家具暂放在五楼朋友家,结果朋友家也要装修,于是她“急中生智”看中了余女士这套还没交付的房。 怎么知道这房是“空置状态”? 她说自己在住建局8月发布的停售公告里看到这套房被列入抵押清单,“以为没卖出去”,于是就“理所当然”地用了整栋楼通用密码进门存放,甚至还让装修工人中午进来睡觉、换衣服。 工人倒是挺实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午太热了,就躺一会儿休息下”、“干活身上都是灰,就来冲个凉换条裤子”。但他坚决否认在房里上厕所——尽管那股味道实在没法解释。 事情闹到义亭镇社会治理中心,但双方调解失败,不欢而散。 余女士坚决要求退房或换房:“这房我不要了,要么退我双倍定金!” 而楼盘营销中心的杨经理一边承认“物业监管有问题”,一边又略带官方地回应:“从产权定义上说,没付尾款还不算她的。” 至于怎么处理?他说:“你找媒体来,我就只能讲官方语言。” 仿佛一场离奇“鸠占鹊巢”的现实剧,却至今没个说法。 这事看似荒唐,却暴露了不少楼盘交付前的管理通病:密码统一、物业信息不透明、业主资料缺乏保护——说到底,是根本没把准业主的权益当回事。 房子不止是商品,更是一个家的期待。如果连基本尊重都没有,哪怕密码设得再简单,信任这道门,早就被砸穿了。 值得思考的是,在房产交易中,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弱势方。能否从制度上要求开发商在交付前承担更明晰的保管责任?是否应强制楼盘在销售阶段就采用独立密码和严格存取记录? 否则今天堆的是家具,明天可能睡的又是别人。买房人的安全感,不该总靠“踩坑”才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