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岩通讯员刘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期,焦作市马村区武王街道以“清洁家园”行动为重要抓手,聚焦环境整治、生态提升、风貌改善三大关键环节,出实招、下硬功,持续推动乡村环境颜值与品质双提升,让群众在宜居环境中收获满满幸福感。
统筹联动聚合力高效组织显担当
为确保行动靶向发力、落地见效,武王街道强化统筹部署,建立“周调度、强分包、盯问题”工作机制:每周召开专题推进会,汇总各区域整治进度,梳理存在的难点堵点,当场明确解决方案与完成时限,杜绝问题“积压”;针对金源路、解放东路等5条重点主干道路,创新实行“科级干部+科室人员+村级干部”三级分包制度,每位科级干部牵头负责一条道路,带领科室人员下沉一线,联合村级干部开展日常巡查、问题处置,形成“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治理闭环,确保重点道路整治无死角、常态化治理不松懈。
聚焦重点区域治理深化生态环境攻坚
环境整治是“清洁家园”行动的基础,武王街道精准锁定解放东路、东海大道、金源路等重点区域,集中力量开展常态化治理,以点带面激活全域环境改善“一池春水”。
行动中,街道坚持“机械+人力”协同作战模式,累计出动清扫机械40台次,组织干部群众、保洁人员350余人次,对区域内道路沿线、公共空间、卫生死角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清理,共清理各类垃圾点位330处,有效解决了环境“脏乱差”问题。
街道同步推进绿化提升工程,在重点区域新增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通过种植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构建起层次丰富、四季有景的绿化景观带,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更让群众出行体验大幅提升。
打造精品生态廊道串联乡村特色品牌
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武王街道进一步拓展“清洁家园”行动内涵,以“生态优先、特色彰显”为原则,规划打造精品生态廊道,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明底色。街道精心设计以解放东路为起点、北武路为终点的9条精品线路,线路串联王母泉村粗布加工项目、张弓村食品药材烘干项目等多个代表性点位,将生态景观与乡村产业、文化特色深度融合。
推进“一宅变四园”转化盘活闲置空间资源
“空心院落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影响乡村整体风貌,通过‘一宅变四园’,让闲置空间变成‘小游园’,既美观又实用,俺们老百姓打心底里高兴!”北孔庄村民看着新建的小游园,满脸欢喜地说道。
今年以来,武王街道全力推进“一宅变四园”工程,聚焦空心院落、闲置宅基地等“沉睡资源”,将闲置空间改造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幸福园地”。截至目前,街道已拆除整理空心院落14处,在北孔庄村北武路打造小游园5处,在问礼路打造小游园3处,在邓庄村金源路打造小游园6处。这些小游园不仅配备了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还种植了各类花草树木,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散步、健身、聊天的好去处,有效提升了乡村整体风貌,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武王街道始终以高效能治理为抓手,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民生工程、治理工程推进。下一步,武王街道将继续深化“清洁家园”行动,持续巩固整治成果,不断探索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成效,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宜居环境中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