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曝光的一起直播卖文物骗局,看得人直冒火。海南海口一位70岁老人,短短两个多月里,在直播间买了40多件“文物”,说是帮人保管,可手机支付记录显示,一个月就花出去1.7万多元。更离谱的是,对方还让老人花两三百元买鉴定证书,说是方便后续“高价回收”。结果家人挑了5件去鉴定,全是假的!这哪是卖文物,分明是坑老人养老钱! 要说这事儿为啥能成,主播的话术太毒了。“捡漏”“升值”“高价回收”,这些词儿跟糖衣炮弹似的,专往老人心窝里砸。有的直播间还编离婚剧本,说主播不愿分割财产,求粉丝保管“宝物”,等离婚后高价赎回。每天哭诉家庭矛盾,弹幕里全是“支持”“心疼”,老人哪受得了这个?更绝的是,这些骗子换账号跟换衣服似的,今天这个号封了,明天换个新号接着骗,钱都分散走了,想查都难。 可这事儿真不能全怪老人“好骗”。现在很多老人手机玩得溜,但信息渠道少,防骗意识弱,加上主播们太会演,老人哪分得清真假?就像河南新乡那位张女士的母亲,花了40多万买假古董,再劝都不听,还坚信主播会赎回。这不是老人傻,是骗子太坏! 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说得对,得给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个“诱导性消费欺诈”专章,重罚这些“坑老”直播间。平台也得管管,别光收钱不审核,主播身份、能力都得查清楚,别让骗子钻空子。还有啊,咱们年轻人得多陪陪老人,教他们用手机,讲防骗知识,别让他们孤单到只能信直播间那些“鬼话”。 你说这事儿气不气人?老人攒一辈子的钱,就这么被骗子骗走了。大家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儿?快来评论区说说,咱们一起给老人们提个醒,别让骗子再得逞了! (案例来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