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今日要闻,9月17日凌晨1点前,刚刚发生最新消息! 一、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

今日要闻,9月17日凌晨1点前,刚刚发生最新消息! 一、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创新能力实现里程碑式突破——首次进入该指数全球前十,位列第十位,不仅超越德国,更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创新表现最突出的国家。该指数围绕139个经济体展开评估,涵盖研发支出、专利申请数量、高科技产品出口等80项核心指标。 二、酒泉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9月16日9时0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完成一项航天发射任务。此次任务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搭配远征一号S上面级的组合方案,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全程圆满成功。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射的卫星由银河航天、微纳星空等国内企业联合研制,集成了全柔性太阳翼、平板式构型等创新技术,可有效提升卫星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增强其在组网过程中的灵活性。 三、常温纯牛奶新规实施 9月16日,我国针对常温纯牛奶(即灭菌乳)的生产新规正式落地。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要求,生产灭菌乳必须以生牛乳为唯一原料,严禁使用奶粉加水还原制成的复原乳;同时,产品包装标注规则同步调整——仅需标注“纯牛奶”或“纯牛乳”即可,无需再额外标注与复原乳相关的内容,进一步规范乳制品市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四、斯伦贝谢中国陆地服务总部落地成都 9月15日,全球能源领军企业斯伦贝谢的中国陆地服务总部在成都双流区正式投用。这是斯伦贝谢继北京、西安之后,在中国布局的第三个核心枢纽。新基地总建筑面积达2.07万平方米,规模是原有基地的4倍,集研发、运维、结算及高端设备维保功能于一体;同时配备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双碳能源系统,已获得LEED金级认证,为能源行业绿色发展树立典范。 五、中科院团队破解细菌FM信号解码机制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金帆团队在《自然・物理》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破解细菌频率调制(FM)信号的解码机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频率解码cAMP电路”(FDCC),发现细菌依靠“波形转换器”“阈值滤波器”“积分器”三个模块协同工作,可将频率信号转化为稳定的基因表达。 六、全国第四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落地长沙 9月15日,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用。该中心是继深圳、武汉、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也是首个以芯片适配为核心方向的枢纽平台。其定位为技术展示、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的综合载体,将重点围绕智慧城市、工业控制等领域,推动鸿蒙系统与国产芯片的深度适配融合,加速鸿蒙生态产业化落地。 七、西宁至曼谷直飞航线开通 9月15日,泰国越捷航空正式开通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至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的直飞航线。该航线每周一执飞一班,采用空客A320机型运营,具体时刻为:去程航班VZ3691于23:40从西宁起飞,次日02:45抵达曼谷;返程航班VZ3690于17:40从曼谷起飞,22:40返回西宁。这是西宁机场恢复运营的第三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此前越捷航空曾于2020年开通西宁至普吉岛的航线。 八、南邮团队突破无机光伏材料薄膜化技术 9月15日,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与辛颢教授团队在无机光伏材料薄膜化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团队采用溶液法制备出“铜锌锡硫硒”(CZTSSe)光伏薄膜组件,有效面积达10.48平方厘米,光电转化效率达10.1%,相关成果已被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该技术通过用储量丰富的锌、锡替代传统“铜铟镓硒”(CIGS)材料中的铟、镓,并优化溶液配方提升薄膜孔隙率,解决了大面积制备时硒元素渗透不均的难题,成功突破国际公认的10平方厘米实用化门槛。 九、昌九高铁庐山场站启动I级封锁施工 9月16日,昌九高铁庐山城际场站改造工程启动I级封锁施工,这是全线建设中技术等级最高、安全风险最大的攻坚任务。施工团队需在4个夜间的“天窗时间”内完成作业(累计22小时),具体包括拆除12组既有道岔、更换223米轨排等复杂工序,其中单次道岔滑移最长距离达250米。改造完成后,昌九高铁将与既有的昌九城际铁路实现互联互通,未来从九江前往广州、深圳方向的高铁列车可直接经昌九高铁运行,较原线路缩短约10分钟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