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金积堡之役多惨烈?刘锦棠麾下七提督、二总兵战死,将士死伤无数。一座位于中国西北荒

金积堡之役多惨烈?刘锦棠麾下七提督、二总兵战死,将士死伤无数。一座位于中国西北荒凉偏僻的孤城,是如何让数万湘军战损七总督、二总兵的?今天就和您一起看一下,这场远超您想象的残忍战役! 1871年1月,苍茫的西北戈壁下,凛冽的风里卷着血腥的气息。年仅26岁的湘军统领刘锦棠,一脸凝重地站在金积堡外的高台上,他的眼前是被战火熏得焦黑的城墙,耳边尽是伤兵战气大损后的哭嚎。 就在这几个月间,刘锦堂座下的七位提督、两位总兵接连战死沙场,折损上万兵力。 这场持续了两年被称作金积堡之役的烈战,在左宗棠平定西北的历史画卷上画下了血腥的一笔,其惨烈、其悲壮,甚至让久经沙场的左宗棠都在奏折中写下“哀痛”二字。 故事还要从三年前,1869年说起。 那一年,左宗棠向皇帝上书,言明自己平定西北,要采取“先秦后陇”的战略,举荐悍将刘松山率清帝国的老牌军队——湘军直往金积堡。 这座位于宁夏吴忠的堡垒,是回民军领袖马化龙安身立命的老家宅,周围修建了570多个堡寨,环绕保护,在堡寨外,布满了纵横的壕沟,和坚固的城墙,可谓是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在前往金积堡的路上,刘松山还不以为然,但这一场战役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打到马五寨的时候,马化龙假意求和,邀请刘松山进寨受降。刘松山也有些自大,就去了。 可正在这位马上退休的湘军主帅训话时,埋伏在周围的回民军突然开枪,弹药直击刘松山的胸口,刘松山当即毙命。 清军霎时大乱,回军借机反攻,夺回了峡口,并切断了清军的粮道。左宗棠接到了前线的军报,不由冒出一身冷汗,急调刘锦棠奔赴前线。 刘锦棠到达时,清军已濒临崩溃。老奸巨猾的马化龙早就在金积堡内囤积了数年的粮草,使得回民军在三道外壕、五尺厚墙里,对着清军打消耗战。 更离谱的是,马化龙曾经重资向英国人购买了英国生产的连发步枪和后膛火炮,一场战役下来,使得清军不胜火力。 在这种局面下,刘锦棠想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办法:他在堡外派兵挖了两道深1丈、宽3丈的长壕,壕边又建起高高的围墙,只为阻止金积堡向外传递消息;同时搭起了炮台,用克虏伯大炮不分日夜地轰击城内。 这一招确实有效,一个月内,马化龙在金积堡外围的18个据点就相继失守。1870年的冬天,由于缺乏和外界的联系,金积堡内囤积了数年的粮草耗尽,回民军食不果腹,开始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刘锦棠眼看时机到来,挥兵发动总攻,却意想不到地遭到了回民军的抵抗。 回民军将滚烫的热油泼向攻城的清军,又用木雷炸毁清军的战壕,甚至还向地道内放火箭,意图和清军同归于尽。 一些湘军高级将领身先士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姚连升扛着梯子第一个冲上城头,被乱箭射死;谭建高的双腿被崩塌的巨石砸断,失血过多死亡;杨清源准备爆破城门时,被回民军泼下的热油活活烧死; 牛德彪在地道内引爆炸药时,被回民军的火箭和热油焚烧;周立本身中毒箭仍然指挥作战,送到军医面前已经气绝身亡。 眼看着强攻不下,刘锦棠一气之下派人掘开秦渠堤坝,准备引来黄河水淹没金积堡。 汹涌冰冷的河水瞬间灌入了堡内,回民军节节败退。 然而,这并未达到刘锦棠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清军也深陷泥泞,两军只得在寒冷的冬日里,双腿浸泡在泥水里肉搏。 彼时金积堡内,数千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活着的人也已丧失了战斗力。1871年1月6日,马化龙自知无能再战,于是现身投降,一个月后,被清军凌迟处死,马氏家族22人及马化龙的1800余名部下亦被处决。 金积堡之役后,西北的回民起义气势不复存在,左宗棠也开始回收兵力准备收复新疆。 但这场战役给湘军将士造成了终生难忘的阴影:刘锦棠直到死都没有再提“金积堡”三字,却每年清明节都会孤身一人前往那片地方烧纸;那些幸存的士兵,很多因为伤残年迈被朝廷抛弃,只能沦落街头乞讨为生。 当我们翻开这段历史,看到的不仅是七提督二总兵的壮烈牺牲,更是无数无名官兵将士用命写下的悲剧。 参考资料: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