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可控,中国之所以不对菲律宾、越南甚至印度轻启战端,并不是我们打不赢这些国家,而是战争开启以后,很难按照设想结束。 有人觉得凭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真要动手,我们完全不虚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但战争和打牌不一样,一旦开打就不会那么容易就结束了。 历史上像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原本想的是“短平快”,结果打到最后变成一场持久拉锯,老百姓遭了殃,平民生活被彻底改变,社会秩序几年缓不过来。 这其实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战争一旦开始,怎么收场没人能说准。 在中东,伊拉克和伊朗打了整整八年,最开始也是想通过武力解决点矛盾,可后来越陷越深,两边的人伤亡惨重,钱也花空了,到头来双方都没捞到什么好处,经济一路下滑,百姓生活一地鸡毛。 而且现在局势比以前复杂多了,光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每年得有好几万亿,工厂、商人、农民、学生,全都和这些往来绑在一起。真要打起来,第一波受影响的就是这些普通人。 货拉不出去,工厂开不了工,菜市场物价疯涨,有工作的人也得担心饭碗,生活压力越积越大。那些被战争打乱的城市,不是打赢就能安稳,老百姓最怕的其实就是生活突然被砸碎。 现代战争再也不是单纯拼枪拼炮,网络攻击、经济施压、消息封锁,社会一下子乱套,每个人都得跟着遭殃。 就算军队能守住前线,但后方的日常照样翻天覆地。不用亲上战场,日常的衣食住行就够让人头疼。 而且真动起手来,绝对不是“两家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随时找机会插一脚,他们未必关心公道,多半是趁乱获利。 比如有人会倒手卖军火、有人会搞制裁搅局,到最后把区域搞得更乱。小规模的摩擦很容易因为这些外力变成更大的麻烦,最后局面一团糟。 说到底,中国为什么不轻易开战?其实和平解决这些争端不只是出于理性,更是对历史和普通人命运的敬畏。 过去这十几年,中国通过和邻国不断谈判,跟东盟一起商量怎么相处,把本来可能起火的点慢慢变成了你来我往的生意和合作。大家一起定规矩,定航线,不让风险变成现实。 放下仗枪,顺着利益合作这条路,能让普通人享受到踏实的生活,也能让国家有更多力气搞建设、抓创新。 这不是怯懦,而是知道时代变了,这种用脑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舞刀弄枪实在多了。 其实,当前世界能安稳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战乱地区的例子到处都是,没法说服自己不重视和平。那些被战争毁掉家园的人最明白,和平的可贵不是口号,是能让人踏实过日子。 所以中国始终冷静面对这些摩擦,不急于用武力解决问题。更希望用谈判、合作、技术进步这些办法去稳住局面。 该争的利益要争,但不让老百姓为一时冲动买单,这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为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