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扛不住了?特朗普想在韩国见面?中方高层反将一军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的表现,多少有些“心急火燎”。从不断放风要访华,到借着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机会想和中方高层在韩国见面,动作频繁却收效甚微。反倒是中方的一招,让外界瞬间看出了中美之间在态度和实力上的差距。 9月9日和10日这两天,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和国务卿鲁比奥轮番打电话到北京。一个谈南海和台海,一个谈中美关系大局。可电话内容公开后,中方的态度相当明确: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董军防长直截了当地告诉赫格塞思,美国的“以武助独”“以台制华”会被彻底挫败,南海挑衅也别想得逞。王毅外长对鲁比奥更是点名批评,美方的消极行为干扰了中国内政,伤害了两国关系,美方必须谨言慎行。 这类措辞相当罕见,几乎没有留下外交辞令的缓冲。对比美方的低姿态,中方的强硬更显分量。最耐人寻味的是,中方通稿完全没有提到美方的回应,这在外交场合里等同于一种“冷处理”——意思很直接,美方说的话没什么价值,没必要公开。 外界分析,美国在这个时间点频繁沟通,目的就是为特朗普谋划中的“高层会晤”提前铺路。毕竟他上台已经大半年,却始终没能和中方高层面对面交流,这对一向强调“交易政治”的特朗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空缺。他的算盘原本很简单:解决俄乌战事,拿捏住欧洲,再对中国发动关税攻势,最后带着一手筹码来北京谈判。但现实却给了他迎头一击。中国出口依然稳定,美国自己却因通胀和供应链问题焦头烂额。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访华愿望更显迫切。媒体不断曝出他计划10月访问韩国,并利用APEC峰会的机会见中方领导人。他甚至在见韩国总统时公开喊话“可以一起去中国”。可尴尬的是,中方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外交部和相关部门保持极为克制的态度,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确认是否出席APEC。换句话说,特朗普想通过“第三地见面”来实现目的,但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方手里。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行为严重削弱了自身信誉。就在中美高层通话结束没多久,美国商务部立刻宣布对23家中国实体进行出口管制。美方一边高呼要对话,一边加码制裁,这种自相矛盾的姿态,暴露了缺乏真正的诚意。北京的回应也毫不客气:既然要开经贸会谈,为什么还要搞单边打压?这不是谈判,而是添堵。 有消息称北京传来风声,让特朗普直接来中国会面,既没有拒绝特朗普的会面诉求,又不答应在韩国“顺水推舟”,而是直接抛出一个选项——如果真有诚意,就来中国。这个动作既显示出中方的战略自信,也在考验特朗普的耐心和魄力。如果他真想改善关系,就必须在对华政策上拿出点实质性的东西,而不是停留在嘴上的姿态。 对于韩国来说,能否把中美高层都拉到APEC,是一个面子工程。韩国国会议长已经在阅兵时当面邀请中方领导人,但效果还未见分晓。中方在考虑的不只是中韩关系,而是整个亚太局势的平衡。韩国总统李在明此前拒绝出席“九三阅兵”,选择转身访问美国和日本,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让北京对首尔的诚意存疑。也就是说,就算特朗普借助APEC施压,中方也完全可以说“不”。 从战略角度看,中美现在都在寻找一个“可控的缓和窗口”。这段时间双方高层沟通的频率明显增加,从电话到西班牙的经贸会谈,背后都在试探彼此的底线。但北京始终强调的一点就是:对话可以,但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如果美方一边握手一边捅刀,中方宁可不见面,也不会牺牲原则。 特朗普能否最终成行?能否在韩国与中方领导人同框?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京已经清晰地告诉世界:真正的对话需要诚意,需要行动,而不是空话。如果美方继续在制裁和关税问题上反复横跳,那就算握手成真,也不过是一张没有分量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