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一家建筑公司,财务负责人罗女士在微信群里接到“董事长”的指令,二话不说就安排转账,前后两次一共转出去60万。等她敲开董事长办公室的门,才发现人根本不知道这事,群里所谓的“领导”全是骗子冒充的。这60万,就这么飞了。好在警方反应快,及时拦截,钱追了回来。可你说这事吓人不吓人?一个微信群,几句“紧急安排”,就能让公司账上的钱说没就没。 这事儿听着像电影,可它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骗子先盗了公司总工程师的微信账号,混进工作群,摸清了公司结构、领导说话方式,甚至连平时怎么发号施令都学得有模有样。然后他们拉了个新群,把总工、财务一个个骗进来,把真的踢出去。群里只剩两个“假领导”和一个“真员工”。这时候,谁还敢怀疑?“董事长”一开口,“朋友急用钱,先转30万”,语气急,命令硬,财务一听,这不就是平时的风格吗?赶紧安排。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平时领导一句话,下面跑断腿,谁也不敢多问一句“真是您吗?”这不是忠诚,是盲从。公司制度写得再好,一到关键时刻,全都抛在脑后。怕什么?怕领导觉得你“不靠谱”“不听话”“拖后腿”。可你想想,你是在怕领导,还是在怕承担责任?钱转出去了,领导怪你,你有苦说不出;钱追不回来,公司受损,你担得起吗? 更扎心的是,这种骗局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浙江有公司被骗86万,广东有公司少了两百多万。骗子手段不高明,就是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对权威的服从、对紧急情况的慌乱、对质疑领导的恐惧。他们知道,很多人宁可冒风险转账,也不敢打个电话确认一下。一句“我在开会,别打电话”,就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可你有没有想过,真领导会为了“面子”让你冒这么大风险吗?会为了“效率”让你绕过所有流程吗? 说白了,这不是骗子太狡猾,是我们自己把安全的门给打开了。制度形同虚设,流程走个过场,全凭“感觉”办事。可钱不是儿戏,公司不是家,一单失误,可能就是灭顶之灾。你以为你在执行命令,其实你是在替别人背锅。 最该反思的,是那种“领导说啥就是啥”的职场文化。它让员工不敢问,不敢停,哪怕心里打鼓,也得硬着头皮上。可真正的效率,不是跑得快,是走得稳。真正的忠诚,不是盲从,是负责。 (案例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