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这是关税战!理他干嘛!中国商务部或将不再和美国进行关税谈判! 就在中美双方团队紧锣密鼓筹备会面的关键时刻,美国商务部于9月12日突然抛出重磅决定,将32家实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其中23家来自中国,涉及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 更令人瞩目的是,就在同一时间段,特朗普向包括北约32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发出信函,要求各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同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声称此举能结束俄乌冲突、拯救士兵生命。 这种将经贸问题与地缘政治强行捆绑的做法,显得格外突兀。要知道,关税政策本应基于经济规律和公平原则,如今却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操控色彩,这显然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 回顾今年4月的关税风波,美国率先打破平衡,将对华“对等关税”税率大幅提高,中方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同样将自美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提升至125%,并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的单边行为。 当时的拉锯战已经让全球产业链感受到了剧烈震动,而短短五个月后,美国再次故技重施,在谈判前夕加码制裁,这样的操作无疑让本就脆弱的中美经贸互信雪上加霜。 美国的这些动作看似针对中国,实则也在反噬自身经济。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北美最大清洁能源展上,不少美国企业怨声载道。一家主营光伏组件的美国公司负责人坦言,由于关键部件需要从中国进口,此前面临的关税一度高达125%,这让企业的成本控制陷入困境。 另一家从事变压器生产的德州企业也表示,即便美国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行业依然离不开中国产业链的技术支持,高额关税只会让美国的能源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这些来自美国本土企业的声音,道出了关税战对美国实体经济的直接伤害。 中国商务部对美国的出尔反尔显然已有预判。从今年4月的坚决反制到如今考虑暂停谈判,中方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美国一边摆出谈判姿态,一边挥舞制裁大棒的做法,让谈判失去了最基本的诚信基础。 要知道,前三轮谈判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方在谈判过程中不断提出额外要求,政策缺乏连贯性。如今在第四轮谈判前夕再次升级制裁,更让中方看清了美国所谓“谈判”背后的真实意图——并非寻求共赢,而是单方面施压。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影响中美两国,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连锁反应。特朗普要求北约国家同步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提议,遭到了欧盟多国的明确抵制。 德国总理朔尔茨直言,欧盟可以在一小时内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做出反制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强调,欧盟将采取坚决和对等的反制措施。 这种集体抵制的态度,反映出美国的单边主义已经引起了盟友的警惕和不满。毕竟,欧洲企业同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对中国加征关税意味着它们也要承担高昂的成本代价。 从全球产业链的视角来看,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在动摇国际贸易的制度根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非歧视性原则和互惠原则,本是全球产业链安全运行的保障,而美国却试图用单边强制手段替代多边规则。 这种做法导致贸易成本急剧上升,中小企业的议价空间被压缩,更让全球资源配置偏离了效率轨道。特别是在半导体、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人为设置贸易壁垒会阻碍技术扩散和创新协作,最终损害的是全人类的科技进步。 中国在这场关税博弈中始终保持着理性克制,但也绝不放弃捍卫自身权益。将美国告上世贸组织、采取对等关税反制、考虑暂停谈判,这些举措都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必要回应。 中方的立场很明确:贸易争端应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而不是靠施压和讹诈。美国如果继续沉迷于“关税武器化”,不仅会错失与中国合作的机遇,更会让自己在全球经济格局中逐渐孤立。 当前的僵局提醒着所有人,打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企业正在为高额关税付出代价,欧盟等盟友不愿盲从美国的错误政策,中国则在坚定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试图通过单边制裁和关税壁垒解决贸易问题,无疑是逆潮流而动。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其经贸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两国人民福祉,更关乎全球经济的稳定。美国若真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必须拿出诚意,停止出尔反尔的做法,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上来。 否则,即便谈判继续,也只会是徒劳无功的消耗。在信任已经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中方选择暂停谈判,既是对美国不诚信行为的回应,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举措。毕竟,没有诚意的谈判,不如不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