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美国海关拦下一40岁中国女人,强行打开行李,收走了包内6800美金后,扬长而去,女人弯腰拾起衣物,拍了拍灰,朝着离去的背影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美国肯尼迪机场海关检查区,一位40岁的中国女性旅客静静地站着,海关工作人员粗鲁地翻查她的行李,衣物和生活用品被随意扔在检查台上。 当他们发现行李箱里的6800美元支票时,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是美国财产,你不能带走”,工作人员边说边将钱塞进口袋。 然而,这位女士最关心的是被随手放在一旁的两个小药瓶,当海关人员拿起瓶子质疑时,她面不改色地回答:“这是给母亲的救命药。”经过仔细检查却找不到任何可疑之处,海关最终放行了。 这位女士就是林兰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位中国女博士,半导体专家,她带回的两个小瓶子里装着硅单晶和锗单晶,这些半导体材料价值超过20万美元,而她甘愿放弃的6800美元在当时足以购买一栋豪华住宅。 林兰英1955年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半导体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年薪高达1万美元,这在当时是非常优厚的待遇。 当她收到祖国召唤,毅然决定放弃一切回国参与建设,美国政府得知她的意图后,千方百计阻挠她的归国计划。 林兰英以“母亲病重需要回国探望”为由申请回国,甚至通过中国大使馆提供了母亲的病历证明,经过多次交涉,美国终于在1957年1月勉强放行。 深知海关会严密检查,林兰英精心策划了“障眼法”,将珍贵的半导体材料伪装成药品,并将美元放在显眼处转移注意力,她的策略成功了,海关人员盯着钞票时,完全忽略了那两个“不起眼”的小瓶子。 林兰英191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重视男轻女的传统家庭,6岁时,她以绝食三天的极端方式,才争取到上学读书的机会。 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每个学期都保持第一名,从而免除了学费,1936年,她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八年。 1948年,林兰英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迪金森学院深造,1955年,她成为该校建校215年来第一位中国博士。 回到祖国后,林兰英立即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当时国内条件极其艰苦,她的月薪只有207元人民币,与她在美国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 她带回的半导体样品为中国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基础,1958年,林兰英团队就研制出中国第一根硅单晶,1962年,又成功拉制出中国第一根无位错硅单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她的研究成果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和“中国太空材料之母”。 林兰英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终身未嫁,将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半导体研究,即使在特殊时期,她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 晚年时期,她致力于培养年轻科研人员,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她曾经说过:“凡是炎黄子孙,你应该把你的黄金时代贡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2003年,林兰英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她留下的不仅是科研成就,更是一种爱国奉献的精神遗产。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那些表面光鲜的东西上,海关人员以为他们拿到了值钱的美元,却不知道放走了无价的科技种子。 林兰英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更体现在她深知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个人财富,而是能够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知识和技术,她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 信源: 《林兰英: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先驱》——中国侨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