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权益资产波动加大 基金建议投资者关注“固收+”基金

中国网财经9月11日讯在经历了6月至8月三个月逐渐加速上涨的行情后,权益市场在上周迎来了一次幅度较大的回调,有投资者对后市走势出现忧虑。公募基金认为,后市有望呈现"稳中趋优"的格局,但稳健投资者可以关注“固收+”基金,提升投资体验。

对于当下市场环境,融通基金认为,近期市场调整,核心或在于两点,一是此前上涨斜率加快、二是此前行情结构极致分化,需要短期波动进行消化、整固。首先,今年8月以来市场上涨斜率加快、波动率加大,需要短期震荡休整回归“健康牛”本色。从资本市场的历史使命看,要实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承载居民的财富效应,当前更需要一轮“慢牛”,这便决定了本轮市场是底部缓慢抬升的稳步市场。8月以来,随着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市场进入一波快速上扬阶段,或需要短期震荡休整回归“健康牛”本色。其次,此前结构极致分化造成的局部过热或需要降温,“多点开花”行情才有望更持续。市场需要经过一个稳步抬升、各板块“多点开花”的过程,多板块交替轮动、交替向上,整体行情才有望走得更平稳、更持久。此前部分板块大幅上涨,带动市场结构极致分化,反而会影响“健康牛”行情的充分展开。前期强势品种补跌,消化前期市场过热情绪的同时,也是对前期结构极致分化的再平衡。因此,A股短期波动或更多在于节奏和结构。支撑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没有发生变化,波动或是为了更好的向上。

融通基金认为,尽管短期市场出现调整,中期趋势或并未逆转,驱动A股本轮上行的主要原因或仍在:第一,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持续改善,资本开支同比下滑,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上市公司长期内在价值增加,目前内在回报率较高,或仍有较大的价格上行空间。第二,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随着股市回报率的提升,居民储蓄向权益资产倾斜的空间或仍然较大。第三,新产业趋势渗透率提升的趋势未改变,AI、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可控核聚变、军贸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半导体自主可控、创新药、新消费等八大赛道渗透率提升仍在途中,产业趋势逻辑仍在。第四,从估值与情绪指标看,9月5日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ERP)为5.32%,处于10年来历史中等水平,指数或仍有上行空间。加上现阶段景气线索增多、增量资金来源丰富,当前行情结构或具备扩散基础。经历近期波动后,后续结构有望逐步摆脱前期的极致分化、“一枝独秀”,走向轮动扩散、“多点开花”,节奏上的波动可以通过结构上的轮动扩散来应对。

嘉实基金认为,对未来市场方向保持乐观。对于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稳健投资者来说,现在是积极布局固收+的较好时点。当下,权益市场从快速上行进入震荡盘整,但市场托底的支撑力量——流动性宽松与结构性行情持续一年之后逐步扩散的风险偏好仍然在加强中,权益市场机会多元,固收+产品,通常以债券资产作为组合安全盾,含权资产力求弹性收益,力求攻守兼备。在多资产配置时代,可成为投资者进行灵活配置的有效工具。

广发基金认为,对原本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股市上涨时,如果想提高偏股资产的比例,就要比其他人要更注意风险的控制。因为一旦所投的资产波动过大,这一群体也更容易陷入恐慌,甚至割肉离场。如果觉得直接买偏股型基金或权益类指数基金“太刺激”了,可以考虑先关注一些“固收+”基金。这类基金一般是以债券等稳健类固收资产作为主要部分,再辅以小部分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进行增强。

广发基金认为,在当前“低利率+结构性行情”的市场环境下,纯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可能偏低,而单纯投资股市又波动较大,“固收+”基金的结构特点,让它更有利于兼顾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有助于帮稳健型投资者实现“比债券多一点,比股票稳一点”的目标。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有农银平衡价值混合A/C、银华钰盈债券A/C、长城兴达债券A/C等10余只股债平衡型基金、二级债基在发,中欧优利债券A/C、国金安和债券A/C、华宝安睿债券A/C等多只二级债基等待发行。此外,目前还有6只FOF基金在发货等待发行。

农银汇理基金认为,从产品设计逻辑看,目前在发的农银平衡价值混合A/C突破传统混合型基金“偏股或偏债”的单一属性,以“大类资产轮动”为核心思路构建组合。其30%-70%的权益资产仓位区间,并非简单的比例浮动,而是基于宏观经济周期、市场估值水平、行业景气度的动态决策框架。

农银汇理基金认为,当股票市场表现较为强劲时,基金经理可以将权益仓位提升至70%,充分把握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机会;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或股市下行风险较大时,可将权益仓位降低至30%,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争取实现资产的稳健保值。这种灵活的仓位调整机制,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波动,帮助投资者在不同市场追求较为稳健的投资回报。

农银汇理基金认为,从市场需求匹配度来看,以农银平衡价值混合A/C为代表的股债平衡型基金可以契合三类投资者的核心诉求:一是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工薪阶层,可将其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仓位”,兼顾收益与稳健;二是临近退休的中老年投资者,能通过“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模式,为养老储备提供增值空间;三是机构投资者,可将其作为组合中的“平衡工具”,优化整体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