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安史之乱时,潼关被攻破。大将王思礼的战马被射死,叛军近在咫尺,千钧一发之际,一名

安史之乱时,潼关被攻破。大将王思礼的战马被射死,叛军近在咫尺,千钧一发之际,一名骑兵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马让给了他。王思礼刚想开口问这兵卒的名字,那人就消失在混乱的败兵之中,不过他的容貌已被王思礼牢牢记住...... 故事要追溯到公元 755 年,那一年,范阳的战鼓轰然擂响,这声鼓响如同惊雷,瞬间将盛极一时的大唐拖入了长达八年的战乱噩梦: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反叛,史思明随即响应,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唐军仓促应战,派名将哥舒翰守潼关,王思礼就是他最信任的得力手下。王思礼这人生于将门,天生就是副硬骨头,性子耿直得像块没打过弯的铁板。当年哥舒翰定下 “该杀就杀” 的军规,他执法如山,从不徇私求情;乱世之中更是冲锋在前,靠真刀真枪的战功拼到开府仪同三司的位置,硬气十足。 可来年六月,潼关还是守不住了,唐军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逃亡途中很多人都死在了叛军刀下,王思礼也跟着被卷进了混乱的败兵之中。身后叛军骑兵举着弯刀越追越近,就在这要命的时刻,一个唐军骑兵冲过来,不由分说把他推上马背,吼了句 “将军快走!” 仓促间王思礼只辨出对方眉骨到颧骨的浅疤与明亮的眼睛,未能看清全貌,那骑兵已将他推上马背,自己抓起地上断刀便毅然反身迎向追来的叛军。王思礼刚想拨转马头回去,就被四散奔逃的败兵推着往前跑,只能看着那个背影在刀光剑影和烟尘里渐渐没了踪迹。其实潼关失守,根子还是朝廷腐败:杨国忠专权乱政,瞎指挥搞得前线连补给都跟不上。 最后,王思礼这样的前线将领,只能在废墟上重新整兵,跟着郭子仪、李光弼他们一点点收复失地。之后三年平叛,他逢人就问,到处找那个 “眉骨带疤” 的骑兵。 公元 759 年,王思礼已身居要职,成了镇守河东的大将军。此时代州刺史辛云京突遭诬告,眼看军法难违、大难临头,一个名叫张光晟的官员却找上门来,称自己与王思礼有旧,正是当年潼关舍命救他的人。 王思礼抬眼一瞧,看到那道熟悉的疤痕,过往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他当即就要下跪致谢,却被张光晟急忙伸手扶住。打这以后,王思礼把张光晟奉为上宾;他不仅帮辛云京洗清冤屈、解了燃眉之急,还直接提拔张光晟当了兵马使。后来两人一起并肩作战,收复了长安、洛阳,又围攻安庆绪,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 想当年张光晟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卒,就因为潼关那一次舍身仗义,竟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安史之乱一闹就是八年,把大唐折腾得元气大伤、根基动摇,若不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盖世名将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两京恐怕难以收复。就在那片混沌黑暗的乱世中,王思礼和张光晟的际遇,犹如一点星火划破长夜 —— 篇幅虽短,却给人带来了久违的暖意。 潼关失守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坎儿,而那一次 “赠马救将”,却是军中义气最实在的证明。王思礼的耿直、张光晟的仗义,就这么成了乱世里一段让人记挂的佳话。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20
2025-09-10 11:55
舍身取义该受天祐……
天才小熊猫
天才小熊猫 11
2025-09-10 22:06
唐玄宗就是个二逼,为了点面子硬逼哥舒翰出战,结果把好好的盛世玩没了
今夕何夕
今夕何夕 2
2025-09-11 20:20
就算哥舒翰兵败打降,不杀高仙芝封常青也不至于让安禄山打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