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方面认为:“在未来的台海战争和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一旦中国和朝鲜被美军击败,就会出现有限的核攻击!美军为此要提前做好准备! 说起美国对核武器的琢磨,这其实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新想法,早在朝鲜战争那会儿就已经有了苗头。 美国一旦在常规战场受挫,动用核武器的思维就会冒出来。 比如朝鲜战争快到尾声的时候,美国指挥官麦克阿瑟就曾建议用核武器解决战场上的难题,尽管最终没有动用,但这种想法在美军心里种下了根。 从那以后,美国面对类似局势时,总会把核武器当作一种“底牌”来思考。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台海局势一度变得十分紧张。 那时美国对台岛的军事支持不止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连核武器的使用可能性都被搬上了桌面。 美方内部联系过是否要对我国大陆的一些机场实施核打击,但最终还是担心引发更大范围的冲突,尤其是苏联的介入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所以不了了之。 这些事后来都在相关文件和报道中被确认过。 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对我国的核战略又重新做了调整。 当时美国制定了一个叫SIOP的核打击计划,明确把我国列进了核打击范围。 冷战结束后,这种大规模核打击的策略逐渐退居二线,美国开始强调“灵活反应”,也就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规模的核打击,这为后来“有限核攻击”埋下了伏笔。 往近几年看,美国每隔几年都会出一份《核态势评估报告》。 在这些官方文件里,我国一直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报告中不止一次提到,如果爆发高强度常规冲突,美国不排除会动用核武器。 美国还强调要搞“区域定制威慑”,就是针对不同地区和对手,制定一套量身定制的核威慑手段。 这套思路在美国安全战略里已经成了常态。 再说到台海问题,美国对台岛的态度也一直是“高度关注”。 美国国防部的公开报告早就表态,如果台海发生大规模冲突,美国会把各种军事手段都列入考虑范围。 虽然美国没有明确说要动用核武器,但每次说到应对我国或者朝鲜的军事挑战时,总会把核武器作为“最后的手段”挂在嘴边。 尤其是在特朗普重新当选总统后,美方对核武器的表态更加直接,把保障美国全球利益摆在了前头。 其实美国之所以对“有限核攻击”这么上心,说到底是担心自己在常规战争里吃亏。 美国的军事智库和战略部门一直在反复研究所谓“低当量核武器”的使用方式,就是说如果常规手段压不住局势,可以用小型核武器对军事目标进行有限打击,既能起到威慑作用,又能避免全面核战争带来的灾难。 这种想法在美国官方文件和公开讨论里已经被说得很明白。 朝鲜半岛也是美国核战略里绕不开的重点。 自从朝鲜有了核能力以后,美军就不断调整在东亚的核力量部署。 美方和韩国的安全合作里,核威慑成了公开话题。 美国时不时就把战略轰炸机、核潜艇派到朝鲜半岛附近,释放出一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的信号。 虽然美国高层反复强调核武器只是用来威慑,但只要局势紧张,核武器就成了美方手里的重要砝码。 参考:农民日报——“美军备战台海,警告本土或遭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