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4年,“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

1994年,“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意外得知,中央军委发给他的金质勋章竟然被儿子偷去换毒品了,面对这种情况,葛振林会如何处理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夏天,湖南衡阳的一个普通早晨,葛振林照常起床,活动筋骨后准备擦拭那枚珍藏多年的金质勋章,这是中央军委授予的最高荣誉,对他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自从离休以后,他常常把勋章收在木盒里,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看,心里既感慨又自豪,可那天他打开盒子时,却只看到一个空壳,勋章已经不见了。 屋子里一片沉默,家人慌乱地翻找,始终没有下落,葛振林心中明白,这么重要的东西,不会凭空消失,他很快把怀疑锁定在三儿子葛拥宪身上。 葛振林这一生历尽战火,从河北的贫苦农家子弟,到参加抗战、解放战争,再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狼牙山跳崖的经历让他成了“壮士”之一,那是全中国人都记住的故事。 正因为他亲眼看过战友牺牲,所以对荣誉格外珍惜,每一枚勋章都是生命换来的,是烈士的血与火凝结而成,失去勋章,不仅仅是物件丢了,而是触及到他内心最敏感的伤口。 想到儿子,他的心情更加沉重,葛拥宪小时候聪明,也曾懂事,但回城后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性格变得消极,进厂当工人,他嫌累嫌苦,没多久就辞了职。 闲散的日子里,他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人,逐渐染上毒品,吸毒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家里人无数次劝说,他也曾流泪保证,可一次次复吸让整个家庭陷入失望和痛苦。 葛振林这个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硬汉,面对儿子的沉沦,却感到无力,勋章被卖的事实很快得到证实,葛拥宪毒瘾发作时把父亲的金质勋章拿走,到市场上找人出手。 对他来说,那只是一件换钱的东西,对父亲来说,那是战友的生命与信念的见证,几百块钱就让勋章流落在外,消息传到葛振林耳朵里,如同晴天霹雳。 他心中翻腾着愤怒与痛心,却仍然做出冷静的选择,他走进公安机关,亲口报案,要求处理自己的儿子。 在许多人眼里,这是难以理解的,毕竟血浓于水,父亲举报儿子意味着把他推向法律和社会的惩罚,但葛振林想得很清楚,他既是父亲,也是一个军人。 他深知若继续纵容,儿子迟早会害了自己,也可能危害别人,对他来说,家丑不能掩盖,原则不能被击破,即使心在流血,他也坚持让儿子接受强制戒毒。 葛拥宪被带进戒毒所时身体虚弱,脸色苍白,整个人像是被掏空,戒毒的过程极其痛苦,身体抽搐,精神崩溃,每一天都像煎熬,他心里充满怨恨,把父亲当成仇人。 但在这个过程里,父亲并没有彻底放手,仍然托人送去宣传册和书籍,希望他能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葛振林表面冷峻,其实心里仍然惦记儿子的安危,他的方式不像普通父亲的安慰,而是铁一样的鞭策。 时间一点点过去,戒毒所的生活渐渐让葛拥宪恢复了正常的作息,毒瘾的控制力开始减弱。 最初的怨恨逐渐被反思取代,他想起父亲一生的经历,想起父亲讲述狼牙山战斗时眼中的泪水,更想起父亲发现勋章丢失后那种撕心裂肺的表情。 慢慢地,他开始明白父亲的选择并非无情,而是把他从深渊里拉回的一根绳子。 两年后,他走出戒毒所,迎接他的是一个满头白发、身形佝偻的老人,那一刻,他彻底崩溃,扑通跪倒在地,泪水模糊了视线。 葛振林没有过多言语,只是弯腰把儿子扶起来,对这位老英雄来说,最大的安慰不是掌声,不是荣誉,而是儿子能够改过自新。 此后的日子里,葛拥宪再没有复吸,他尝试找工作,哪怕屡屡受挫,也咬牙坚持,父亲仍然在学校里奔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他讲狼牙山的故事,讲战友的牺牲,讲当年如何一步步熬过苦难,他从不夸耀自己,而是提醒学生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2005年春天,88岁的葛振林因病离世,噩耗传开,全国各地都有悼念,那一天,衡阳的街头雨水不断,却有数万人冒雨送行,葛拥宪站在父亲灵前,哭得几乎站不住。 他明白,如果没有父亲当年的坚持,他可能早就沉沦不归,父亲的离开让他彻底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 回顾这段经历,人们记住的不仅是狼牙山的壮烈,也记住了这位老人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坚定,战场上的胜利靠的是勇气和信念,家庭中的胜利靠的则是原则与担当。 1994年的那次举报,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决定,也是另一次意义非凡的胜利,他用铁一样的父爱挽救了儿子,同时守住了英雄的尊严。 葛振林的一生,不只是属于战争年代的传奇,也属于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警醒,他告诉世人,真正的父爱有时并不温柔,却能让人从谷底重新站起来。 他也用行动证明,荣誉与信仰不能被玷污,哪怕面对的是最亲近的人,正因如此,他的精神才会跨越时空,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 信源:新浪军事——英雄葛振林的寻常家事:儿子为吸毒偷红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