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驻华使领馆9月3日写道:“有个重要的问题要回答,那就是不知中国是否会提及,美

美国驻华使领馆9月3日写道:“有个重要的问题要回答,那就是不知中国是否会提及,美利坚合众国为帮助中国驱逐极不友好的外国入侵者从而获得自由而曾给予中国的巨大支持和作出的浴血牺牲。 1941年珍珠港事变前,中国已经独自跟日本侵略者打了四年仗。那时候日本飞机天天炸重庆,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都丢了,咱们的军队拿着落后的武器,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苦苦支撑。 这时候美国在干什么呢?他们还在跟日本做生意,把石油、钢铁这些能造武器的战略物资卖给日本,帮着日本打中国。 一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自己挨了打,才真正开始对日宣战,这时候中国的抗战已经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了。 至于美国说的所谓的“巨大支持”,倒不如说是他们大发战争财的算盘!美国在二战时期对中国最大的帮助,无非就是飞虎队和驼峰航线,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所谓的援助,根本不是单方面恩赐!相反,其中是有条件的! 就拿飞虎队来说吧,当时中国空军在日军轰炸下几乎打光了,蒋介石不得不高薪聘请美国顾问,陈纳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带着招募计划回到华盛顿的。 罗斯福政府那会儿虽然嘴上说着中立,心里却打着自己的算盘——让中国战场拖住日本,好减轻美军在太平洋的压力,这才松口允许美国飞行员退伍后以志愿者身份来华。 但这"志愿"二字水分不小,飞行员每月能拿到600美元薪水,是美国空军本土薪资的3倍,中队长更是高达750美元,地勤人员也不少于250美元,外加每月30美元津贴和击落敌机500美元的奖金,这待遇在当时能让美国本土飞行员眼睛都红了。 这些钱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中国政府得实打实支付,而支付的底气就来自用桐油、钨砂这些战略矿产向美国抵押的贷款,等于用中国的资源换来美元,再用美元给美国飞行员发工资。 驼峰航线这所谓的"空中生命线",背后的账本同样算得精细。1942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这条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航线确实成了物资输入的重要通道,但运输的物资怎么分配,话语权完全在美国手里。 数据不会说谎:1944年全年驼峰空运量23万多吨,其中54%给了美军第14航空队,33%给了其他驻华美军,真正到中国军队手里的只有13%,刚够塞牙缝。 反倒是中国为了这条航线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动员了几十万劳工在云南修机场,而美国运来的物资优先保障的却是驻华美军的作战需求。 更有意思的是,驼峰航线的运量曲线和美国的战略需求高度吻合,1943年美军开始反攻后,月运量从几千吨飙升到1945年7月的7.1万吨,这显然不是单纯为了支援中国抗战,而是服务于美军在太平洋的整体布局。 美国的租借法案更不是什么慈善捐赠,法案明明白白写着援助对象得是"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中国从1941年到1943年最艰难的时期,只拿到2.01亿美元援助,其中还包括2540万美元的运输费,简直是杯水车薪。 而获得这些援助的条件,就是用中国的战略资源做抵押——1938年的桐油借款、1940年的华锡借款和钨砂借款,都是这种"以资源换援助"模式的产物。 说白了,美国一直在用用贷款名义把中国的战略矿产攥在手里,同时又在军火禁运的限制下,让中国很难买到最急需的武器。更值得琢磨的是,抗战结束后美国反而给了国民政府6.947亿美元军事援助,比战时还多,这哪里是无偿援助,分明是把战时的"投资"转化成了战后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驻华使领馆这话说对了一半,二战期间中美确实有过军事合作,但美国的援助从来不是不求回报的善举。飞虎队飞行员的薪资单、驼峰航线的物资分配表、租借法案的抵押清单,这些历史文件都清清楚楚地显示,每一架飞机、每一吨物资背后都有明确的条件和对价。 现在他们重提这些"浴血牺牲",却选择性忘记了那些附带的条件和账本上的数字。毕竟在国际政治里,从来没有免费的援助,就像做生意一样,美国当年付出的每一分代价,早就通过资源抵押、战略利益和战后影响力连本带利收回去了。 那些在驼峰航线牺牲的飞行员值得缅怀,但把这种军事合作包装成无偿援助,就有点过于美化历史了。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01
用户16xxx01 2
2025-09-05 19:31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日在谈判。谈判内容是日本要求美国持续供给战略物资给日本。随便提一下中日甲午战争是美国贷款给日本打战争。
谢谢你
谢谢你 1
2025-09-05 19:30
请霉国人准确的说明帮助中国驱逐的不友好外国是哪个国家!说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