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女子辞职远嫁至此18年,丈夫提出离婚时,她才发现两人名下无半分财产,只剩一

北京,女子辞职远嫁至此18年,丈夫提出离婚时,她才发现两人名下无半分财产,只剩一堆负债,而家里唯一的房子,竟登记在婆婆名下。女子蹲在民政局门口,眼泪混着寒风往下掉:“我跟了他18年啊……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 素材来源于:众览新闻8月28日报道。 姚女士本是浙江人,18年前在一场行业交流会上遇见丈夫。那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眼里却闪着对未来的渴望,她一眼就陷了进去,觉得这个男人靠谱又真诚。 两人交往半年,他说想在北京创业,缺个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姚女士没半点犹豫,辞掉了老家稳定的工作,打包行李就来了北京。租住在不足十平米的隔断间里,她陪着他跑客户、盯工厂,有时忙到后半夜,啃个冷馒头都觉得甜。 后来他生意有了起色,给了她一场盛大的婚礼——红地毯从酒店门口铺到大厅,她穿着租来的婚纱,却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那时她偷偷想:这辈子没选错人,苦点累点都值了。 可最近半年,一切都变了。丈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话越来越少,有时两人坐在一张沙发上,却像隔了条河。直到那天他递来离婚协议,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吃什么”,姚女士才猛地惊醒,原来那些疏远,都是早有预谋。 她心里憋着气,又带着点不甘:既然要走,那就把财产分清楚,她带着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回浙江老家重新开始。 “财产?”丈夫嗤笑一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账单,“公司这两年周转困难,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我们不仅没存款,还欠着供应商30多万,按法律,你得跟我共同承担。” 姚女士猛地抬头,眼睛瞪得通红。18年啊,她从二十出头的姑娘熬成了眼角有细纹的妇人,陪他从一无所有到站稳脚跟,怎么到头来不仅一分钱拿不到,还要背一身债? 她嘴唇哆嗦着,想问“你怎么能这么狠心”,话到嘴边却成了哽咽——她忽然觉得,眼前的男人,和18年前那个说“有我在”的青年,早就不是一个人了。 她越想越不对劲,认定这里头有猫腻,当即找了律师起诉,要求清算丈夫的财产。这一查,还真查出了问题。 原来三年前,丈夫说公司急需资金周转,让她同意卖掉当时登记在他名下的房子,“等缓过来了,咱买套更大的,写你的名字”。 那时姚女士没半点怀疑,觉得夫妻就该共渡难关,麻溜地签了字。她原以为等公司运转正常了,总能分到些好处,没成想,那之后没多久,丈夫就偷偷给婆婆买了套新房,房产证上明明白白写着婆婆的名字。 姚女士拿着房产查询记录,手都在抖。她几乎能肯定,婆婆这套房子,就是用卖掉老房子的钱买的——他早就盘算着转移财产,一步步给她下套呢。她找到丈夫要说法,语气里带着压不住的颤抖:“那房子的钱,是不是卖老房子的钱?你不能这么骗我。” 丈夫却一脸不耐烦:“那是我妈名下的房子,我没出钱,你凭什么要分?”他心里其实有点发慌,却强装镇定——只要母亲咬死是自己攒钱买的,姚女士拿不出实锤,就没法奈何他。 婆婆也在一旁帮腔:“小姚,你别瞎猜,那房子是我和你公公一辈子的积蓄买的,跟你们没关系。”她说这话时,眼神躲闪了一下,悄悄攥紧了衣角——儿子当初找她帮忙时,只说“暂时放我名下,以后还你们”,她哪敢细问钱的来路,只想着不能让儿子吃亏。 如今姚女士的律师正盯着那笔卖房资金的流向,丈夫和婆婆也在忙着找“证据”证明房子是老人自己买的,这场拉扯还没个结果。 姚女士坐在律师事务所的会客室里,看着窗外北京的车水马龙,忽然觉得陌生又荒凉。她对着赶来采访的媒体,声音沙哑:“我当时那么信他,辞了工作、离了家乡,陪他在北京熬了18年……我到底哪里错了?” 那么,姚女士有机会分割婆婆名下的房子吗? 姚女士和丈夫卖掉自己的房子用于公司运作,之后发现婆婆名下多了一套房,在两人离婚时,姚女士想分割这套房子份额,从法律角度分析,存在一定机会,但需要满足相应条件并提供充足证据。 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若姚女士能证明婆婆名下这套房子是用他们卖掉夫妻共同房产的钱购买的,那么这套房子的实际出资人应是姚女士和丈夫,即便登记在婆婆名下,也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转化形式,姚女士有权要求分割。 如果能查到卖房款的流向直接指向购买婆婆这套房子,就对姚女士的主张非常有利。 在离婚财产纠纷中,主张分割财产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姚女士需要收集如银行转账记录,证明卖房款的去向;房产交易相关文件,看是否存在资金关联;与丈夫、婆婆沟通时关于房子资金来源的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 若姚女士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房子出资与他们夫妻卖掉的共同房产有关,而丈夫和婆婆又坚称是婆婆自己出资购买,那么姚女士分割该套房子份额的诉求可能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对于这件事,大家如何看待?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