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有一味中药!上养肺,下养肾,中健脾,还润燥生津,补肺不上火。 大家好,我是中国

有一味中药!上养肺,下养肾,中健脾,还润燥生津,补肺不上火。 大家好,我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呼吸科王伟医生。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味中药,它不仅能养肺、养肾、养脾,而且还是一味 “挖痰” 的高手,我在临床上经常用到,效果很不错。具体是什么?先给大家卖个关子,下面以一个临床案例的形式,给大家详细讲解它的妙用。 大概半年前,一位 7 旬患者找到我,他有 10 来年的慢阻肺病史,有长期吸烟习惯,期间病情反反复复,吃药、住院次数数不清,长期使用激素还出现了乏力、失眠等副作用,走投无路才来看中医。他说:“大夫,我每天早上起床,喉咙里总憋着一口黏痰,咽不下也吐不出,身上还总燥热,夜里出虚汗,最近这半个月咳嗽咳痰更重了,躺平就喘,根本没法睡觉,走几步路就喘得胸口发紧,大便也干得拉不出来。” 儿女在外打工,没人陪他看病,看着他比我还显苍老的模样,心里很是同情。 我让他伸舌看苔,舌质偏红、少苔,摸脉发现脉缓而无力。结合症状辨证,这是阴虚肺燥、痰瘀阻肺之症。长期吸烟耗伤肺阴,体内燥热内生,把肺里的津液熬成了黏痰,堵在气道里阻碍肺气宣发肃降,才出现咳喘、呼吸困难;肺阴亏虚不能濡养肠道,又导致大便干结。治疗上以滋阴润燥、宣肺化痰、益气补肺为主,核心就是用 “挖痰高手” 化解黏痰,同时补养肺肾。 于是开方:天门冬 15g、桔梗 10g、麦冬 12g、枇杷叶 10g、山药 15g、熟地黄 10g、川贝母 6g(研末冲服)、北沙参 12g、瓜蒌 10g、橘红 8g、半夏 6g、炙甘草 6g。同时我反复叮嘱他:“戒烟是关键!你肺里的燥热一半和吸烟有关,不戒烟,药效会打折扣,康复也慢。” 遵医嘱服用半个月后,老人家复诊时精神好了不少,笑着说:“咳嗽、喘气轻多了,夜里能平躺睡 3 个小时了!喉咙里还有痰,但比之前稀了,能咳出来了,大便也不那么干了。” 我根据他的情况微调方子,减少半夏用量,加玉竹 10g 增强滋阴效果,让他再服 7 剂。二诊时,他说痰液基本没了,走路时喘得也不厉害,能自己去菜市场买东西;后续又调方巩固 1 个月,他的咳嗽、盗汗、便秘等症状全消,甚至能陪着来复诊的老伙计在小区走一圈,体力恢复得远超预期。 这个案例里的核心药材就是天门冬,它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称为 “滋阴润燥第一药”,可入肺、肾二经,看似只关联肺肾,实则能通过 “肺肾相生” 间接健脾,肺阴足则能输精于脾,肾阴足则能温煦脾阳,实现上养肺、下养肾、中健脾的效果,而且药性微寒但不峻猛,补肺却不上火,尤其适合阴虚体质的肺病患者。 它的 “挖痰” 能力主要靠三个 “工具”: 第一,清泻肺热,像 “灭火器” 一样扑灭肺里的燥火,避免津液被熬成黏痰; 第二,滋补肺阴,为肺部补充 “水分”,让黏痰稀释后更容易咳出; 第三,补肾阴,肾能 “纳气归元”,肾阴足则肺气更稳,减少因气短导致的痰瘀堆积。 搭配桔梗宣肺、麦冬滋阴、山药健脾,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这也是案例中患者能快速见效的关键。 不过必须提醒大家:天门冬虽好,却不是人人适用 —— 脾胃虚寒、经常腹泻的人慎用,痰湿偏重的人需搭配干姜、半夏等温性药中和寒性。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不同,用药剂量和配伍也需调整,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抓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