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停了,捷克留学生连夜打包行李 9月起,捷克学生在中国不再领一分钱,学伴也取消。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此前按照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留学扶持政策,捷克学生每月能领到2000元生活费补贴,学费全免,相当于覆盖了在华生活成本的七成以上。 要知道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合租一间带阳台的卧室每月至少要3000元,加上吃饭、交通,没有补贴的日子对普通捷克家庭来说压力不小。有学生算过账,原来每月花5000 元能过得很滋润,现在要么家里多寄钱,要么就得每天啃面包省钱。 学伴的取消更让生活成了一团乱麻,以前水电费缴费单看不懂,学伴帮忙翻译;去医院挂号不知道流程,一个电话学伴就来帮忙;甚至连网购填地址这种小事,都得靠学伴手把手教。 现在没了这个"生活拐杖",有个捷克姑娘连燃气卡充值都跑了三趟营业厅,最后还是靠手机翻译软件才搞定。这种落差让不少原本打算读完硕士的学生改了主意,毕竟没人愿意一边应付专业课,一边为柴米油盐的琐事焦头烂额。 政策调整的背后,是中捷关系的微妙变化。虽然经贸合作还在继续,2025年双方刚敲定绿色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合作清单,但教育领域的"降温"已经很明显。同一时间,厄瓜多尔的40名学生刚拿到中国政府奖学金,这种对比让捷克留学生心里不是滋味。 有人调侃说,大概是捷克把精力都放在吸引中国游客上了,毕竟2025年他们忙着给中国游客优化签证流程,还计划新增直飞航线,却没人顾得上留学生的补贴问题。 最现实的问题是机票,就像两年前那些辗转回国的中国学生一样,现在的捷克留学生也在在为机票发愁。有人提前一个月就订了票,却被告知航班取消,只能连夜改签到德国转机,光是托运行李就多花了好几百欧元。在机场候机时,看着行李箱上还贴着刚到中国时的海关标签,再想想当初接机时学伴举着名牌的热情笑脸,不少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其实大家都明白,国际留学本就是看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以前补贴多的时候,捷克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校园里随处可见拿着补贴卡去超市的身影;现在政策一变,连合租公寓的招租广告都开始特意注明"不优先考虑外国留学生"了。有即将毕业的学生苦笑说,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去学西班牙语,至少厄瓜多尔的同学现在还能安安稳稳拿奖学金。 随着9月开学季的临近,留学生宿舍的退宿手续办理处排起了长队。有人把用了大半的电饭煲送给中国同学,有人在二手群里低价转卖电动车,还有人抱着学伴送的中文词典迟迟不肯松手。这场由补贴取消引发的"连夜撤离",说到底不过是国际交往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对这些亲身经历的留学生来说,大概会记住这个夏天,当免费午餐结束时,再美的异国风景也得暂时说再见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