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好美国落井下石,狠心扣押华为7亿物资,如今它尝到报应了
2019年5月,150辆大货车排成长龙,车头齐刷刷指向同一个地方——伟创力的工厂大门。
司机们等着进场,准备把属于华为的设备和物料运回去。
按理说,这本就是华为的物资,要拉回去非常容易。
可没想到,伟创力工厂的门卫接到上头指令,紧闭大门,所有车子只能干瞪眼。
结果,一车没装,全队“空手而归”。司机们一脸困惑:这货本来就是华为的,咋到自家门口还拉不走?
这一幕,成了中美博弈里最魔幻的镜头之一。
事情起因很直接: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列进所谓“实体清单”。
伟创力立马跟着起舞,宣布停止给华为代工,甚至对已经加工的物资说“不许走”。
问题是,这批价值7亿元的设备和原料,物权属于华为,合同也是在中国签的,厂子也在珠海。
按理说该守中国法律,结果伟创力非要拿美国法律当挡箭牌,把货死死扣住,一个多月不还。
华为一开始还想和平解决,派人谈判,想尽快拿回东西,避免影响交付客户订单。可是伟创力呢?
谈判桌上反复横跳,前脚答应,后脚变卦,一副强硬的态度。
甚至还狡辩说,要先审核物料是否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才能放行。
问题是,你一家美国企业,跑到中国工厂,用美国法规对中国公司指手画脚,这不就是在中国大地上自封“执法者”吗?
华为可不是好惹的。对一个十几年合作的伙伴,原本是信任有加。可伟创力关键时候翻脸,简直就是落井下石。
华为忍无可忍,直接出招:律师函警告、索赔数亿元,最后干脆把伟创力彻底踢出供应链。
合同代工的活儿,全部分给了富士康和比亚迪。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甩掉伟创力的动作相当果断。
长沙工厂二期工程直接交给比亚迪,比亚迪立马接盘继续为华为手机代工。至于伟创力?
一夜之间失去大客户,几乎等于被掏掉半条命。
毕竟2018年伟创力从华为拿到的订单高达25亿美元,占了公司总营收的十分之一。
这就像餐馆天天靠一个大客户点单,结果你把人家赶跑了,还扣住他的钱包。最后人家去隔壁吃饭,你这边马上冷清。
果不其然,失去华为后,伟创力的处境一路下滑。珠海工厂先是冷冷清清,员工走的走,辞的辞,厂区巡逻的保安反而比工人多。
后来更惨,工厂直接停产,资产大幅缩水,不得不以3.67亿元的价格甩卖。
这对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说,无疑是脸上狠狠挨了一耳光。
长沙工厂呢?原本规划投资50亿元,能日产6万台手机,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
结果禁令一来,工厂停工,业务彻底凉了,最后只能拱手交给比亚迪和蓝思科技。
伟创力员工更是倒霉。因为合作终止,相关部门裁员,不少员工上街拉横幅抗议赔偿方案太低。 堂堂跨国巨头,竟然被迫跟工人扯皮赔偿,场面一度尴尬。
美国本想靠制裁掐断华为命脉,结果却意外成了“催化剂”。
安卓断供后,华为加速推出鸿蒙系统。
2019年仓促亮相,到2024年已经发展出原生版本,短短十年走完了欧美同行三十年的路。
再看华为业绩。
2021年因为制裁,营收断崖式下降到6368亿元。
但到2024年,营收已经回升到8621亿元,同比大增22.4%,创下五年来最快增长。
尤其是Mate 60系列发布后,手机出货量快速反弹,2024年达到4600万台,市场份额超越苹果,第四季度更是重回中国第一。
这说明什么?打压没能扼杀华为,反而让中国市场成为华为最坚实的后盾。
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对外高喊要斩断与华为的一切联系,一边却被现实啪啪打脸。
2024年7月3日,彭博社披露,五角大楼在全球许多地方依赖华为设备,前美国国防部官员布伦南·格里尼翁甚至承认“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你真的离不开华为”。
五角大楼不得不向国会请求豁免条款,否则连基本的采购都会受影响。
可见,美国制裁政策本身自相矛盾,嘴上喊得响,脚下却离不开华为的网络。
伟创力当年选择配合美国,扣押华为物资,以为能讨好华盛顿,结果失去大客户,工厂停工,资产缩水,员工抗议,自己跌入泥潭。
与此同时,华为在困境中挺过低谷,靠自主研发和中国市场的支撑再度崛起。
这就是典型的“落井下石者先遭报应”。伟创力没想到,跟随美国扣押华为的“7亿元物资”,不但没换来未来,反而成了自己衰败的注脚。
珠海的那条长龙车队,最终成了历史的注脚。伟创力的门禁关得再紧,美国的禁令喊得再高,也拦不住华为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