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过去数年,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和OpenAI投入了海量资源,凭借ChatGPT等划时代产品,一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了绝对的领先优势。 为了巩固这一地位,美国政府甚至动用了芯片禁令,严格限制中国获取H100等高端图形处理器(GPU),试图从根本上扼制中国AI的发展步伐。 成立于2023年的DeepSeek公司,由梁文峰领导,他们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面对硬件上的短板,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专注于优化算法,从软件层面挖掘效率的极限。 DeepSeek成功地以远低于美国同行(仅为其三十分之一)的成本,训练出了性能与主流水平相当的大型模型。2025年初,公司推出的R1模型一上线,便因其卓越的推理速度和极低的运行成本,迅速赢得了全球用户的广泛欢迎。 DeepSeek的成就迅速在国际上掀起波澜,埃隆·马斯克公开肯定了中国工程师的聪明才智与雄心壮志,并以DeepSeek为例。但他不相信DeepSeek只用了一万张GPU就取得了如此成就,猜测他们或许已通过某些渠道绕过禁令,囤积了高达五万张的GPU。 DeepSeek的开源模型在GitHub上获得了超过百万的星标,全球下载量惊人,这一影响力甚至直接传导至资本市场,导致英伟达等公司的市值一度蒸发百亿。 微软与OpenAI迅速联合推出了名为“ProjectStargate”的宏大计划,旨在斥资五百亿美元,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数据中心。该计划的目标直指2028年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试图以此重新拉开技术差距。 “ProjectStargate”在2025年上半年便与甲骨文公司达成合作,新增了4.5吉瓦的庞大算力容量。然而,DeepSeek的快速崛起无疑打乱了美国原有的战略节奏,迫使这项庞大的基建计划不得不加速推进。 DeepSeek的领导者梁文峰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英伟达的领先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整个西方技术生态系统支撑的结果。中国若想实现真正的原创突破,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前沿技术社区,不能永远依赖“二手消息”。 在上海,清华大学推出的AI医院已经投入使用,院内42名AI医生全天候值守,每天能接诊超过三千人次,覆盖三百多种常见疾病,诊断准确率高达九成以上。 杭州法院启用了名为“小智”的AI法官,专门负责审理流程简单的案件,极大地提升了司法效率,每年能帮助法院增加20%的案件审理量。 在传统的建筑工地上,机器人也开始承担贴砖、喷漆和刮腻子等精细工作。深圳的一个建筑项目,通过引入AI机械臂,成功节省了30%的人力成本,同时还将事故率降低了三成,有效减少了工伤的发生。 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数据隐私泄露的风险、AI伦理的困境以及利用AI技术制造和传播假新闻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健全的AI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其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美国最初的芯片禁令,本意是扼制中国AI的发展,却在客观上激发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DeepSeek等公司的成功,恰恰证明了通过国产芯片和算法优化,同样可以实现与国际水平持平的训练效率。 中国在构建自身AI生态方面也具备独特的经济优势。西部地区低廉的电价(每度仅0.3元)以及预计在2025年占全球32%的巨大发电量,为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 据测算,在中国训练一个大型模型的成本,要比在美国便宜整整九万美元。这种显著的成本差异,甚至吸引了一些硅谷公司开始认真考虑将数据中心迁往中国。 人才的培养是这一切的基石。梁文峰强调,原创力的根本在于人才和完善的生态系统。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正在显现成效。 2025年,中国的AI专利申请量预计将占到全球总量的四成。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AI专业招生人数也实现了翻倍增长,为未来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面对AI带来的就业市场洗牌,中国政府也已着手推出覆盖千万工人的大规模再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同时,中国的AI技术也开始走向世界,向东南亚等地区出口AI模型,帮助当地建设医疗系统,展现了技术合作的潜力。 信源:台海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