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活该被日军欺辱,中国就应该被日本多占领几年!”“郑州大暴雨是报应!活该被淹!”2020年说这些话的竟然是清华大学高材生李睿,本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却沦为人人唾弃的对象,让14亿同胞羞愤不已,不过他最后的下场却大快人心! 远洋集团的办公群里,李睿的名字在2021年夏天被彻底移除。HR部门签发的开除通知上,“发表危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不当言论”这行字格外刺眼。 此时距离他从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不过三年,那个曾印在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正以一种耻辱的方式从职场档案里被抹去。 愤怒的声浪早已越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当网友扒出李睿在朋友圈里的言论时,整个网络像被点燃的火药桶。“ 日本很懂得规划,如果能被他们多占领几年就好了!”这句轻飘飘的话,像一把淬毒的匕首,扎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留言簿上,那些“勿忘国耻”的字迹还未干透。 卢沟桥的石狮身上,弹痕历经八十多年风雨依然清晰——一个受过顶尖高等教育的人,竟然能对侵略历史说出如此混账的话。 更让人齿冷的是郑州暴雨期间他的所作所为。2021年7月,地铁5号线的积水退去后,人们在车厢缝隙里找到遇难者的遗物,全国上下都在为14个逝去的生命揪心。 李睿却在朋友圈里敲下“报应”两个字,还拿德国水灾的补偿金额说事,字里行间全是对同胞苦难的漠视。 那时,解放军战士正泡在齐腰深的水里转移群众,志愿者们连夜调配的物资卡车在高速上排成长龙,他所谓的“只会让老百姓自救”,不过是对举国救援的刻意抹黑。 这个出生在北京富裕家庭的年轻人,成长轨迹里写满了“优等生”的标签。父母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堆到他面前,从重点小学到名牌大学,成绩单上的数字一路光鲜。 可成绩单没教他的是,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瞪着眼睛,南京的纪念馆为什么要建在万人坑上。 他在清华园里研究建筑规划时,或许从没认真看过课本里那些被战火炸毁的古迹照片,那些图纸上的线条,在他眼里竟比不上侵略者留下的规划图。 扭曲的价值观早已在他心里生了根。除了美化侵略、漠视苦难,他还在私下炫耀自己收受贿赂、放高利贷的“战绩”,言语间满是对规则的轻蔑。 在他看来,清华的文凭是特权的通行证,爱国是“底层人才讲的空话”。这种傲慢让他彻底迷失——他忘了自己研究的建筑,首先要建在民族尊严的地基上。 他忘了那些图纸上的线条,应该勾勒出同胞的安宁,而非对侵略者的谄媚。 惩罚来得比他想象中更快。清华大学迅速作出回应,撤销他的硕士学位,删除所有校友名录里的相关记录。 这所培育过无数栋梁的学府,用最坚决的态度划清界限——学术可以有争议,但民族大义绝不容践踏。 公安机关的行政拘留通知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傲慢终于变成错愕,原来学历光环护不住卖国求荣的丑行,法律的底线更不会为高材生网开一面。 想出国避风头的计划也成了泡影。投往外资企业的简历石沉大海,那些曾被他吹捧的“西方价值观”,在面对一个连自己国家都唾弃的人时,露出了真实的鄙夷。 没有哪家公司愿意雇佣一个连基本良知都没有的人,哪怕他顶着清华的头衔。 如今的李睿,走到哪里都像带着无形的烙印。小区里的邻居见了他会绕着走,亲戚朋友断了来往,父母在单位里抬不起头。 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亲手把自己活成了过街老鼠。他或许到最后都没明白,毁掉他的不是网友的愤怒,不是学校的处分,而是他自己那颗早已被虚荣和偏见蛀空的心。 李睿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教育里最该警惕的盲区——学历不等于人品,知识若没有爱国情怀打底,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 国家培养人才,从来不是为了让他们站在高处嘲讽脚下的土地,而是要让他们用学识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那些为了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那些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名校文凭,却比李睿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栋梁”。 历史的账本从来分明,谁践踏了民族尊严,谁漠视了同胞苦难,终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李睿的下场证明,不管你读了多少书,站得多高,若忘了根、丢了魂,最终只会摔得粉身碎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