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天,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过生日,宴请众弟弟妹妹,袁克文吃饭时带了银筷,发现筷子乌

一天,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过生日,宴请众弟弟妹妹,袁克文吃饭时带了银筷,发现筷子乌黑,他起身就走。

1916年6月6日深夜,病重的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指着长子袁克定,用尽最后力气骂出四个字:“欺父误国!”三天后,这位曾经权倾天下的强人带着无尽悔恨离世。

而这场父子反目的根源,要从一张假报纸说起。

袁世凯每天早晨必读《顺天时报》,这是他了解舆情的重要渠道,1915年12月的某个上午,三女儿袁静雪偶然发现家中报纸与街上买的内容完全不同。

街上的报纸头版写着“各省反对帝制电报纷至”,家中的同一版面却是“万民拥戴,恳请早登大宝”,袁静雪越看越不对劲,悄悄拿着两份报纸找到父亲。

袁世凯看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彻查,很快真相大白:长子袁克定为了推动父亲称帝,竟私下印制假报纸,每天派人悄悄替换真报纸。

不仅如此袁克定还花钱雇佣乞丐组成“请愿团”,在街头高喊“拥护帝制”的口号,营造全民支持的假象。

当袁世凯得知真相时,83天的“洪宪帝国”已经引发全国声讨,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旧部纷纷倒戈,护国战争烽火四起。

更要命的是日本政府趁机断绝了对袁世凯的财政支持,转而暗中资助反袁势力,袁世凯这才明白,自己被儿子彻底坑了。

袁克定的谎言被拆穿后,他把怒火转向了二弟袁克文,在袁克定看来,一定是袁克文指使妹妹袁静雪揭发了自己。

1916年2月,袁克定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袁克文到家中赴宴,袁克文心中有疑,专门带了一双银筷子。

银筷在古代常用来试毒,因为银遇到硫化物会变黑,果然袁克文将银筷伸进菜里,筷子瞬间变得乌黑。

袁克文当场摔筷大骂:“手足相残,猪狗不如!”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袁府,连夜南下逃往上海。

在上海袁克文凭借袁世凯之子的特殊身份,很快加入青帮并被尊为“大”字辈。但他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北京,与袁克定彻底决裂。

袁克文在上海的日子过得很潇洒,他精通昆曲,挥金如土,身边美女如云,但内心深处,他对父亲的称帝行为极为不满。

有一次袁克文写下一首诗:“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这句话后来被李大钊引用,成为批评袁世凯“伪造民意而亡”的经典例证。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对袁克定彻底失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亲手划掉了袁克定的继承权,并立下遗嘱:家产由其他子女平分,袁克定分文不得。

袁世凯死后,袁克定的日子急转直下,原本指望继承的巨额家产化为泡影,他只能靠变卖父亲留下的古董字画度日。

到了抗战时期,袁克定已经穷困潦倒,甚至要靠捡白菜帮子充饥,日本人曾多次拉拢他出任伪职,都被他断然拒绝:“我袁某人再落魄,也不做汉奸!”

1931年3月,袁克文在上海病逝,年仅42岁,他的葬礼成为上海滩的一大奇观,数百名妓女自发前来送葬,场面极为壮观。

袁静雪闻讯从天津赶到上海,强迫袁克定跪在袁克文灵前磅头谢罪,袁克定老泪纵横,痛哭道:“二弟,大哥对不起你,都是我的错!”

这场兄弟仇恨终于在死者面前得到了化解,但代价是一个家族的彻底破碎。

袁克定活到了1955年,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里孤独终老,临终前他还在念叨着弟弟的名字,似乎想要弥补当年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