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志愿军422团5连,把天德山战场变成了美军的血染岭,击毙了美军900

1951年,志愿军422团5连,把天德山战场变成了美军的血染岭,击毙了美军900余人。连长用刺刀捅死7人,战到力竭而壮烈牺牲,5连打到最后,只剩下4人13发子弹。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正激烈。天德山位于朝鲜中部,山高坡陡,周围全是交通要道,谁占了它,谁就能扼住咽喉。当时,美军为了打破志愿军的防线,集中了大批兵力,飞机大炮坦克全上,想一口气拿下天德山。志愿军422团5连接到死命令:守住阵地,寸土不让。面对敌人压倒性的优势,5连的战士们心里清楚,这仗不好打,但他们没退路,只能拼了。 那时候,朝鲜的冬天冷得要命,志愿军的装备又差,很多人连棉衣都没有,手里的武器也比不上美军。可就是这群普通的中国兵,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生生扛住了。5连大概也就百来号人,弹药有限,补给也跟不上,对面却是美军成建制的部队,兵力是他们的好几倍。这仗从一开始就不是势均力敌的对决,而是拿命去填的硬仗。

1951年10月,美军对天德山下了狠手。先是飞机轰炸,把山头炸得满目疮痍,紧接着大炮齐轰,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志愿军阵地上砸。5连的阵地被炸得坑坑洼洼,工事毁了一大半,战士们伤亡也不少。美军仗着火力强,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冲上来,想一鼓作气把5连碾平。 可5连没那么容易垮台。连长杨宝山带着人死守前沿,用机枪、手榴弹硬顶,把美军第一波攻势打了回去。那时候,志愿军的子弹已经不多了,但他们愣是靠着顽强的意志,把阵地守得死死的。美军没想到这群“装备简陋”的中国兵这么难啃,吃了亏后更来劲了,进攻一次比一次猛。 美军火力强,5连就靠人拼。阵地被突破了好几次,战士们就用手榴弹炸,用刺刀捅,连石头都捡起来砸。杨宝山冲在最前面,带着人跟敌人近身肉搏。他一个人就用刺刀干掉了7个美军,身上全是血,可还是咬牙坚持。5连的战士们也个个跟铁打似的,哪怕受伤了也爬起来接着打。 这时候,5连的人越来越少,弹药也快用光了。美军一看有机可乘,调集更多兵力猛扑上来,想把这块硬骨头彻底啃下来。可志愿军就是不松口,哪怕只剩几个人,也要守住最后一块阵地。杨宝山带着仅剩的战士,硬是又顶住了好几轮进攻,把美军打得晕头转向。

几天激战下来,5连的情况糟透了。人员伤亡过半,子弹手榴弹几乎耗尽,连长杨宝山也受了重伤。可美军还是不死心,组织了最后一次总攻,坦克在前,步兵在后,黑压压一片冲上来。5连剩下的战士没退缩,他们用最后几颗手榴弹炸坦克,用刺刀跟敌人拼命。 杨宝山拖着伤躯,带着人冲上去跟美军厮杀。他又捅死了几个敌人,直到力气耗尽,倒在了阵地上。5连的战士们也拼到了最后,阵地上一片血腥,满地都是双方士兵的尸体。天德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血染岭”,美军死伤900多人,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场仗打到最后,5连只剩4个活着的战士,手里攥着仅剩的13发子弹。美军虽然人多势众,但被5连的拼死抵抗搞得筋疲力尽,士气全无,最后不得不放弃进攻。天德山还在志愿军手里,5连用自己的命,守住了这片阵地。这仗不仅让美军吃了大亏,也给志愿军的防线争取了喘息的机会。 天德山这场仗,志愿军打得太硬气了。5连以百来号人,对抗美军几倍的兵力,还干掉了900多人,这战绩搁哪儿都算得上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