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649年,李世民病危。太子李治一把搂住武则天道:“与其喊你为母,不如喊你为妻,”

649年,李世民病危。太子李治一把搂住武则天道:“与其喊你为母,不如喊你为妻,”武则天娇羞地依偎在他怀里。不料此时,李世民突然大吼一声:“你们滚出去!” 649年,长安城里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为啥?一代雄主李世民,快不行了。 这位马上皇帝,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才50出头的年纪,身子骨就被常年征战和繁重政务给掏空了。他躺在翠微宫的病榻上,整个大唐的呼吸,似乎都跟着他微弱的喘息,时断时续。 宫殿里头,主角有三位。病榻上的李世民,旁边伺候着的,是21岁的太子李治。 第三位,就是武则天,那会儿还叫武媚。25岁,正是女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她14岁进宫,跟了李世民十多年,身份一直是个不上不下的“才人”。说白了,就是个有编制的女官,连正经的妃子都算不上。 她聪明,漂亮,更有野心,但现实是,皇帝快死了,她连个子嗣都没有。按照当时的规矩,等待她的,只有一条路——去感业寺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空气里,两个同样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的年轻人,李治和武媚,天天在病榻前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是对前途未卜的太子,一个是对命运绝望的才人。干柴遇上烈火,这事儿,一点都不奇怪。 有一天,趁着李世民昏睡过去,药味和烛光交织的昏暗中,压抑已久的李治终于没忍住。他一把拉住武媚的手,把她揽进怀里。小伙子脸涨得通红:“与其喊你为母,不如喊你为妻。” 武媚是什么反应?她没推开。就在两人相拥,以为全世界都静止的时候,病榻上的李世民,突然石破天惊地大吼一声:“你们滚出去!” 这一嗓子,吓得两人魂飞魄散,赶紧整理好衣裳,狼狈地退了出去。 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资治通鉴》里确实提了一笔,说李治入内侍奉,见到武才人,“悦之,遂即通焉”。后来李世民察觉到了点苗头,但只是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快不行了,你以后怎么办”,有点敲打的意思。至于那声“滚出去”的大吼,后世很多人觉得,可能是李世民在做噩梦,压根没看见啥。 没多久,李世民驾崩。遗诏一下,武则天被“打包”送进了感业寺。从锦衣玉食的后宫,到粗茶淡饭的寺庙,这落差,能把人逼疯。但武则天不是一般人,她心里有底,她在等。 等谁?当然是李治。李治也确实没忘了她。公元650年,李世民的忌日,新皇帝李治打着祭奠先皇的旗号,去了感业寺。两人一见面,“相视而泣”。武则天还递上了一首情诗《如意娘》,里面写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意思是说,我天天想你想得眼都花了,人都快不成形了。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李治。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女人弄回宫里。 这事儿有多难?这是先帝的女人,是名义上的小妈。接回来,不仅是人伦丑闻,更是对整个士大夫阶层价值观的挑战。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但李治这次异常坚决。为什么?这不仅仅是爱情。这是李治作为皇帝,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想自己说了算。 他当太子时憋屈,当了皇帝,头顶上还压着长孙无忌这些顾命大臣。他想通过“接回武媚”这件私事,来测试自己的皇权到底有多大分量。武则天,成了他撬动整个旧臣势力的一个支点。 当然,这里头还有个神助攻——王皇后。王皇后没孩子,眼看萧淑妃得宠,就想把武则天弄回来当个“炮灰”,转移火力。她主动跟李治提议,皇帝顺水推舟,这事儿就办成了。公元651年,武则天重返后宫,身份是二品的昭仪。 回来后的武则天,战斗力爆表。她很快就生下了儿子李弘,站稳了脚跟。接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杀女争后”悬案。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武则天生下小公主后,趁王皇后探视完离开,亲手掐死了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李治大怒,动了废后的念头。但这事在更早的《旧唐书》里,只说公主是“暴薨”,没提凶手。所以,这到底是不是武则天下的狠手,成了一桩千年疑案。 我个人倾向于,这事儿,就算不是她亲手干的,也跟她脱不了干系。在那种你死我活的宫斗里,一个孩子的夭折,是完全可以被利用到极致的政治武器。武则天太懂这个了。她用女儿的死,成功地把李治和整个关陇贵族集团(王皇后的娘家)推到了对立面。 最终,在公元655年,李治顶着巨大的压力,废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把武则天扶上了皇后的宝座。他们成了政治上的盟友,一起对抗那些限制皇权的元老大臣。 当了皇后的武则天,和李治确实有过一段琴瑟和鸣的好日子。但好景不长,公元660年,李治得了严重的“风疾”,就是高血压、头风病,头晕目眩,处理不了朝政。 机会又来了。武则天开始帮他处理奏折,从一开始的“垂帘听政”,到后来,李治的身体越来越差,她干脆走到了台前。权力这东西,一旦沾手,就再也放不下了。武则天的政治才能被彻底激发,她处理政务果断干练,比李治还有魄力。朝堂之上,逐渐形成了“二圣临朝”的局面。 公元683年,李治病逝。最终武则天在690年,登基称帝,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