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屡试不中之后,回到湖南,在醴陵的渌江书院担任主讲(相当于院长)。 一次两江总督陶澍回乡,路过醴陵,当地县令为了招待好总督大人,急忙布置好让陶澍可以下榻的馆舍,为了体现出浓郁的儒家气息,特意请了左宗棠提携楹联。 写对联是一件技术活,如果逢迎得过头,容易引起陶澍的反感,但如果没有一点内涵,也容易引起陶澍的不满,所以这对联必须低调、内涵、有境界、有品位。左宗棠不是凡人,略一思考,挥笔写就: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陶澍一见此对联,心中大喜,强烈要求县令引荐一下写联之人。 首联是说陶澍和道光的关系,后者曾经在一个月内单独与陶澍谈话十数次。而其中的“印心石”,便是陶澍对道光谈及故乡的“印心石”和书房的等事情,于是道光写了“印心石屋”四字,赐名给陶澍的书房。 “八州子弟”一说可追溯至陶澍的本家陶侃,后者曾经在东晋执掌八州,如今也可以暗指陶澍,家乡父老都盼着他回乡。 综合以上,这副对联很工整,有意境,有品位,陶澍看了很喜欢,而他见了左宗棠之后,更是聊得十分开心,据说相谈甚欢以至于忘了时间,一直谈到天亮才停下。分别之时,两人还“定交而别”。 这一年,陶澍57岁,而左宗棠仅24岁,真正的“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