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8年,知青朱启龙参军出发前夜,他的女友解开衣衫,誓言:“不论多久,都会等你

1968年,知青朱启龙参军出发前夜,他的女友解开衣衫,誓言:“不论多久,都会等你回来!”不料,2年后,她等来的却是他已结婚的分手信。50年后,她上门做保姆时,又见到了他。 对于那个自己在乡下插队认识的女朋友,朱启龙确实爱的深沉,可后来,却发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最残忍的无奈和意外…… 她值得更好的!寥寥数字的杀伤力,让朱启龙和女友杨芳生生错过了50年! 1970年,朱启龙强忍着不舍和悲伤,看了一眼自己的腿,那条腿空荡荡,自己这样的废人怎么能够给杨芳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杨芳那么美好,应该遇到更好的男人,而不是一个失去了一条腿,干什么都要别人帮忙的“废物”,凭什么让一个好姑娘守着一个残疾过一辈子,自己绝对不能自私。 躺在病床上的朱启龙,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一狠心咬破手指,鲜血冒出来,他艰难地写下了一封血书,也是一封分手信。 “小芳,我们分手吧,我跟这的卫生员好上了,已经结婚了,你别等我了,我不会回去了。” 信件上分明裹挟着泪水,他拿起纸巾小心翼翼擦了又擦,歪歪扭扭的血字都有些模糊了,不久后,这封信千里迢迢被寄到杨芳所在的村庄。 杨芳拿到信件的时候,高兴极了,她对着送信员说谢谢,还说以后请他吃喜糖,送信员高高兴兴应了一句:“得嘞,提前祝你们百年好合!” 这封信被杨芳小心翼翼揣在怀里,她躲进自己的小屋,等着查看朱启龙给他写的情话,可打开信封之后,却看到那句令她肝肠寸断的话,一瞬间跌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满脸的不可置信。 杨芳的思绪回到了朱启龙刚来的时候,那时,二人之间的感情那么美好,怎么两年的时间就突然变了呢?这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朱启龙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小在北京胡同长大,家庭不算富裕,但父母对他如珠似宝,从小他吃着其他孩子很少吃的零食、饼干。 20世纪70年代,城里工作岗位紧张,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同时带动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山下乡”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做三好青年,成为了朱启龙心中的执着。 他学问高,刚刚毕业,就做出决定,要为贫穷的小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带领小乡村焕然一新,让孩子们涌现出新的希望。 抱着这个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朱启龙辞别了在北京城里的父母,简单收拾了量身衣服,便随同伴们一起坐上了前往陕北的绿皮火车。 朱启龙性格开朗,说话大大咧咧,说话也直来直去,到了小乡村之后,他不怕苦不怕累,再加上身强力壮,他成为了带领一众知青下地干农活的小头头,每天过的劳累且充实。 村里有个姑娘,名叫杨芳,虽生在陕北这样环境恶劣的地区,但却细皮嫩肉,皮肤白皙,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扎着麻花辫,是十里八乡难得一见的美人。 杨芳有学问,是村里的代课老师,每天带着孩子们上课,朱启龙也有学问,时不时来帮忙,二人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男的帅,女的靓,又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孩子们起哄,兴高采烈喊二人新郎新娘,他俩对视一眼,偷偷红了脸颊。 朱启龙有学问,但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保家卫国,到了小乡村,朱启龙也没放弃入伍,不久后,入伍通知书就来了,可拿到通知书那天,朱启龙的心情没有高兴,只有沉重。 一旦当了兵,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与杨芳便成为了异地情侣,在这样一个通讯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年代,二人之间的联络何其艰难,答案可想而知。 杨芳看着入伍通知书,红了眼眶,却没有阻拦,只是在当天晚上做了一个决定,解开衣衫,执意与朱启龙成为真正的夫妻,并许下了爱的承诺,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第二天一早,杨芳依依惜别,朱启龙踏上入伍的列车,那个时候,二人都坚信这段爱情一定会开花结果,可没想到,意外来的猝不及防。 朱启龙入伍后被分到运输队,拼命训练,后续中苏珍宝岛战役爆发,他主动请缨去了战场,战场上他一马当先,一枚炮弹炸断了他一条腿,虽然留下了一条命,却成为了残疾人。 在病床上的他辗转反侧,最终写了一封分手信,谁料杨芳看到信之后,痛哭一场,转身将信撕碎,主动调往邻村当老师,一辈子没有再嫁,朱启龙孤寡了好几年,后来娶了妻子,生了孩子。 五十年的光阴匆匆而过,当初的姑娘变成了老太太,当初的小伙子也变成了老大爷,朱启龙老伴前几年就去世了,他年龄大了,又不愿麻烦儿女,便想着找个保姆。 却没想到,缘分这样奇妙,等来的不是保姆,而是那个当初说要等他一辈子的农村姑娘。 四目相对,当初那个善意的谎言被戳破,一番诉说才明白,原来二人心里都记挂着彼此,这段爱情迟到了50年,却又最终来了一段黄昏之恋 信息来源:《知青下乡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