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两名开国少将带领6万多人集体叛逃至苏联,毛主席得知后,非但没派军队去追,还大大方方地说:“愿意走,可以欢送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两位少将,一个叫做祖龙泰耶夫,一个叫做马尔国夫,都是俄罗斯族。 向中央提交要求到苏联去的报告时,他们还非常忐忑。 毕竟,当时的中苏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没想到,毛主席同意,还给他们举办了欢送会。 欢送会结束,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从新疆军区的礼堂中走出来,坐上了送他们的轿车。 和他们一起走的,还有四十多名校、尉级军官。 除了这些人之外,在那一年,还有六万多边境百姓,纷纷潜逃到了苏联。 而这一切,都是苏联在背后搞鬼。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还处在“蜜月期”。 苏联老大哥更是向中国派遣专家,帮助我们提升军事水平。 然而,苏联的手伸的太长,甚至还想控制中国。 我国自然不答应。 中苏关系也就此破裂。 不过,苏联还是没有收起歪心思。 他们开始在新疆边境大肆宣传,声称去了苏联就可以拿到苏侨证,到了那里之后就有房有地。 那个时候,新疆地区还没有建设起来,条件还比较差。 边境的百姓们一听这条件,自然十分心动。 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也不例外。 于是,两人一同到了裕民县,开始和苏侨协会的人联合起来,撺掇当地的百姓们一起到苏联去。 在他们的劝说下,人群一哄而散,纷纷跑去领苏侨证。 之后,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又以“深入牧区”为由,在各个村子中进行煽动。 再加上渗入中国境内的克格勃分子作乱,一场巨大的阴谋由此展开。 1962年4月22日,“伊塔反革命暴乱事件”突然爆发。 数百名新疆边民土拖家带口,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路。 霍尔果斯山口下的河谷上有一座水泥桥,桥中间有一个红点,一边是中国,一边是苏联。 在当时,有中苏过境公共汽车定时开放。 不过,中苏关系紧张之后,公交汽车的数量明显减少。 那些边民手中拿着苏侨证,跟边防检查人员嚷嚷着要坐汽车“回家”。 人数太多,再加上有心之人的挑唆,一场暴动开始爆发。 因为汽车数量少,他们直接冲进领导机关到处打砸,甚至开始烧车。 边防战士们鸣枪示警,但是根本不管用。 那些人像疯了一样,将他们推到,从他们身上踏过去,朝着苏联跑去。 有些已经到苏联的人又跑回来传消息,声称苏联那边摆满了奶油蛋糕、牛奶香肠,就等着他们过去。 这样一来,边民们更加疯狂。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共有六万七千余边民逃到苏联,有的县只剩下了几百人。 消息送到中央,毛主席一眼就看穿,这就是“老大哥”搞的名堂。 周总理问毛主席要不要派人去做一下思想工作。 毛主席说: “我我看不必了,这件事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究竟谁是谁非,过二十、三十年,大家会明白的。” 看到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的报告时,毛主席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 “我看愿意走的不要硬留,我就不相信那边就是天堂。” 毛主席的话,一语成谶。 那些人到了苏联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生活,而是被分配到了最偏远的地区,成为了他们的廉价劳动力。 而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一个沦落到只能去集市上买菜,一个只能靠放羊为生。 新疆边民离开之后,我国在这里大搞建设,将这里完全换了一幅模样。 1991年底,苏联解体,叶利钦宣布,将在1992年1月2日全面开放物价。 苏联各种产品价格疯涨,人们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 当年逃到苏联的人又想起了祖国。 他们想留在中国,理由是他们本来就是中国人。 但是,这个请求遭到拒绝,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国国籍。 看着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他们才大梦初醒,为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 只是,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主要信源:(凤凰资讯——揭秘:1962年六万新疆人叛逃苏联内幕)
猜你喜欢
跟明粉们掰扯掰扯吧,你们眼里伟大的大明朝其实在他的巅峰时期也就300多万平方公里
2025-07-14
云端漫步心境
温暖一握——记毛主席在城楼休息室的珍贵瞬间1966年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休息室内,
2025-07-14
婉柠萌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