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你不来,不代表我不去。” 这是中国电子侦察船这次出现在澳洲海域,对英国航母发

“你不来,不代表我不去。” 这是中国电子侦察船这次出现在澳洲海域,对英国航母发出的哑语。 7月14日,中国海军815型“天王星”号电子侦察船,现身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一路还有052D“桂林”号驱逐舰护航。 显然不是临时兴起的观光,是奔着事去的。 目标也很明确:“护身军刀2025”军演。 这是澳美主导的惯例节目,两年一轮。这轮声势尤其大,动用19国、3.5万人,海空陆一锅炖,战术从两栖抢滩到电子干扰,全覆盖。不用问也知道,演练对象默认“中国”。 美国在喊“自由开放”,中国派电子侦察船去“听一听”这些自由的风声,也就顺理成章。 这事并不新鲜。815系列早就不是“偶尔探访”,而是“每届必到”。 2017开始,中国电子侦察船就把昆士兰一带当成固定观察位,2019继续打卡,2021、2022甚至直接绕到新南威尔士州,一路游走,公海行踪,法理完备,理直气壮。 只不过今年,这“老朋友”多带了一位——052D驱逐舰“桂林”号。 什么意思?不是去看热闹,是去明确传递一种存在感:我们不只是在听,你得看清楚我们在听。 西方媒体当然不爽,尤其澳大利亚,一边继续嘴上说“自由航行”,一边又在“间谍船”的叫骂声里跳脚。 但嘴归嘴,海上规矩说得很清楚:中国船一直在公海,没有闯你演习区一步,你要真冲过去挑事,那事就不是演习,是事故了。 这就是信息战的现实逻辑:你可以演,但我也能看;你想听我,我也能听你。 而815系列,就是为这种场合生的。 这类电子侦察船,排水量六千多吨,不装导弹不带火炮,里头塞的全是天线和人。100多人不干别的,就干监听、截频、分析、建模。 你用什么频段传信、你战术链怎么跑、你雷达怎么跳频,船上的这些“静默军官”全都记下来、带回去、拆开抠细节,然后——找机会反制。 不要以为这只是“听个响”。对现代战争来说,谁掌握了敌人的电子特征,谁就能先瘫掉对方指挥链。 很多人还在关注航母的吨位,其实真正的胜负,往往先决定在看不见的频谱上。 而815能做到什么程度?探测距离超过700公里,远远吊在公海外圈,就能把你关键节点摸得一清二楚。只要你动,我就能记。关键是,你管不着我。 这才是让西方最窝火的地方。 表面上,中国派一艘“间谍船”来看热闹,实际上,是将整个联合军演从“封闭训练”变成了“公开考试”。 你怎么协同,怎么联络,谁是主指谁是从属,中国这边看得门儿清。 更何况,这次演习英国还特意把“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拖来了,原本想秀一波存在感。 结果中国“山东舰”刚在香港亮相,他们就临时决定不进南海,改道直接去澳洲。 以为这样就能避开锋芒,没想到“天王星”号直接追过去了。你不来我这,我就去你那,换个场地,咱照旧。 而且这次中国不仅派了侦察船,还直接加上一艘战舰护航,说白了:不是我们怕你,是不想你乱来。 至于那些还在拿“间谍船”叫嚷的声音,也基本没什么新意了。过去也嚷,现在也嚷,但你真想管,还真没法。中国干的是明面上的活,走的是公海的路,合法、专业、不打脸,但够压场子。 而且815系列也不是那种搞个样子走流程的船队。 这一系列从1999年就开始下水,二十多年一路升级,从最早的“北极星”,到现在“天王星”“海王星”“天枢星”,各型号轮番上阵,构成了中国在外海最稳定的一组“听风者”。 从技术实力到配套部署,中国在电子战这一块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系统。不是拼数量,是拼能耐;不是摆场面,是拆你系统。 你怎么知道你说的话,只有你自己能听见? 你当然不知道。这就叫技术优势。 而这次“天王星”号出现在澳洲海域,更重要的信号是:中国海军已经从“近海自保”走向了“远海常态巡控”。 不只是能来了,而是可以常来。 不是为了挑事,而是为了让你知道:这片海,不是谁家后花园。 结尾不说什么“和平与发展”的套话。 该看就得看,该听就得听,该出现就要出现。 在规则内把你架在那——这才是中国现在这支海军,真正的气场。 参考资料: 澳媒:中国815A侦察船正在南下,将前往澳洲北部围观多国演习!——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