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次真的是“病急乱投医”了!为了在无人机领域追赶中俄,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竟然下令让基层军官们自掏腰包买无人机练兵,这操作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赫格塞斯发布了一项听起来有些“奇葩”的新命令:各军种立即开展无人机战斗模拟训练,允许上尉以上的基层军官自行采购作战用无人机。 听起来挺豪气的,但细节却很有意思,这些军官们可以买任何机型的无人机,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符合所谓的“国家安全标准”。 翻译一下这个“国家安全标准”,其实就是四个字:只买美货,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哪怕再便宜再好用,也绝对不能碰。 这就尴尬了,众所周知中国的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可以说是“一骑绝尘”,技术先进、价格亲民、种类齐全,连很多美国企业都在使用中国的技术和零件。 现在美军要求只能买美国货,这就好比让人只能在高档商场买东西,不许去性价比更高的超市,结果可想而知,要么买不到合适的,要么花冤枉钱。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很多所谓的“本土”无人机企业,实际上都在使用中国的技术或者零部件,有些产品看起来是美国制造,但实际上可能就是中国产品“换了个包装”。 这种情况下美军的基层军官们可能会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花了更多的钱,买到的却是技术含量更低、性能更差的产品。 这项命令对美国的无人机制造企业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有了军方的强制订单,这些企业肯定会迎来一波销售高峰。 但问题是这种靠行政命令“保护”出来的市场繁荣,到底能持续多久?如果产品本身没有竞争力,光靠政策倾斜是很难长久的。 赫格塞斯发布这个命令的初衷,据说是希望美军在无人作战领域能够赶超中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方法可能有些简单粗暴。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和积累,不是简单的采购和模仿,真正要缩小技术差距,还是要在研发和制造能力上下功夫。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谁来掏这个钱?命令说是让基层军官“自行采购”,但这些钱最终还是要有人买单,是军方报销,还是真的要军官们自己掏腰包? 如果是前者那就等于是变相的军方采购;如果是后者那对基层军官来说就有些不公平了,毕竟让士兵自己花钱买装备,这在任何国家的军队里都不是常规做法。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基层军官直接参与装备选型,可能会对无人机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提出更直接的要求。 这或许能够推动美国无人机企业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实战需求,而不是只关注技术指标和理论性能。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分散式的采购模式可能会带来标准化和兼容性的问题,不同军官选择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后续的维护、培训、协同作战都会变得复杂。 你觉得美军这种让基层军官自购无人机的做法靠谱吗? 信息来源:看看新闻 美防长:为赶超中俄 将允许美军自购无人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