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日军最强悍的骑兵团,在大辛庄冲向八路军的两个骑兵连,本以为以多胜少,以强凌弱,胜券在握,可万万没想到却直接冲到了我军的埋伏圈,落了个人仰马翻,或死或伤,仓皇逃命的下场。 1942年春天那会儿,中国正打抗战呢。 日本人在华北特别嚣张,他们那个负责的官儿下了死命令,非得要拿下咱们军队的根据地,还要把咱的总指挥部给端掉。要是真让他们干成了,华北这块地方就危险了。 日本人可不是头回这么干了,他们心里头的小九九就是想霸占咱们这儿当跳板。 起先他们仗着武器好是占了些便宜,可后来每走一步那都跟脚踩在烂泥里似的,费劲得很。 这年4月,为了掩护咱们的重要机关还有附近的老百姓撤出来,八路军的骑兵队伍跟日本兵狠狠干了几仗,流了不少血汗,好不容易才让大家伙撤到了一个叫大辛庄的地方躲躲。 可没歇多久呢,新的麻烦就撵着脚后跟来了。 日本的骑兵部队杀气腾腾地朝大辛庄冲过来了。 带头的八路军长官叫曾玉良,一瞧这阵势,心里头也咯噔一下。 好家伙,来的可是日本那边号称最厉害的马队——第四旅团。 这帮家伙以前跟俄国人打仗时就有名号,这次带队的队长小原一明还是个骑马打仗的高手。 再看看咱这边,队伍连续作战后只剩四个连了,硬碰硬真不是上策。 不过曾玉良这个人有本事,以前专门跟外国军事专家学过真本事,带兵打仗很有一套。 他琢磨着,日本人现在都觉得自己牛气冲天,压根瞧不上咱们的装备,这不正是下手的好机会嘛? 他马上就有了主意,抓紧时间安排了一下:先只让两个连的骑兵敢死队顶在最前头,装出要跟敌人拼命的样子,实际上是为了迷惑日本人。 剩下的兵呢,悄悄埋伏在两边野地里,机枪都架好了,就等敌人钻进来。 那日本骑兵队长小原一明一看对面八路就派了那么点人应战,脸上那股得意劲儿就甭提了。 他觉得自己这回是吃定八路军了,挥舞着指挥刀哇哇叫,催着手下人往前猛冲。 他们冲得贼快,根本没想到这正中了人家的计策。等这帮人完全冲进了那片野地,就像饺子进了锅,四周埋伏的八路军枪口一下子都亮了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曾玉良一声令下,两边藏着的机枪咔咔地开火了,子弹像下雨似的泼过去。 这帮日本骑兵一下子全乱了套,好多匹马被撂倒,人也噼里啪啦往下掉。 后面的日本兵想扭头跑,结果自己人撞自己人,人仰马翻挤成一团。 战场上鬼哭狼嚎,连个整队的空都没有了,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 这一仗赢得真叫一个漂亮!八路军愣是用少数兵力打了埋伏,把这帮眼高于顶的日本精锐骑兵打得是丢盔弃甲,死伤遍地。 小日本这边损失惨重,一下子折了三百多号人不说,还白白丢了一百多匹好马,只能慌里慌张夹着尾巴逃命去了。 经此一败,鬼子们那股骄横劲儿一下子没了一大半,就像是霜打的茄子——蔫了。 而咱八路军这边呢,那可是士气大振,信心十足,都觉着鬼子也没啥可怕的! 那个日本队长小原一明,回去挨了上级好一顿臭骂。 这一仗对他打击太大,后来再碰上八路军,他小心多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 这场精心设计的伏击战之所以能成,关键就在于八路军把日本人的心态摸了个透。 日本鬼子自恃武器装备好,总觉着自己高咱们一等,看不起人。 可咱八路军正是利用了他们的狂妄自大,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和坚定的决心,愣是把他们打得晕头转向,这也是后面那么多年艰苦抗战中,咱们最终能撑过来、打赢这场仗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场仗的消息后来也传开了。仗打完后,曾玉良又带领战士们打了不少硬仗,可惜在两年后的1944年,这位能征善战的将领在指挥作战时光荣牺牲了。 时间过去很久很久,到了2005年,日本有个历史方面的杂志刊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以前打过这场仗的老兵回忆。讲到小原一明这个人,据说他回到日本后,晚年变得不怎么爱讲话了。 信息来源: 《抗战英烈:八路军骑兵团团长曾玉良》 《朝日新闻》历史专栏/相关研究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