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高喊:“她

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高喊:“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 李开芬1917年出生在四川达县蒲家乡,也就是现在的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她家算得上当地有点名气的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秀才,开私塾教书,既教四书五经,也帮穷乡亲说话,口碑不错。这环境让李开芬从小就识字、有文化,比一般农村孩子起点高点。她爸思想也挺开明,红军来了后,不但没躲着,还主动支持,把家当成了红军的联络点。受这影响,14岁的李开芬就入了共青团,跑去搞土地改革、帮着建苏维埃政权,乡里人都叫她“红小鬼”。 1933年10月,红军解放达县,李开芬16岁,干脆离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心向往革命,想过上新生活。家里虽然是地主出身,但她爸支持红军,她自己也早早投身革命,算得上立场坚定。她被分到宣传部门,因为会写字、能画画,当上了火线宣传队长。标语、宣传画都是她弄的,简单几笔就能鼓舞人心,贴在村里墙上特别显眼。后来17岁还当上了宣传部的小头头,干活从不喊苦,行军再累、东西再少,她都扛着,战友们都挺喜欢这个“小李”。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来了。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到了川北,张国焘为了抓权,搞起了肃反运动。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内部清理,谁出身不好或者被怀疑,就容易倒霉。李开芬家是地主,有人就拿这说事儿,说她是“混进来的女特务”,得弄死她。她一个16岁的丫头,能有什么坏心眼?可那时候风声紧,谁也保不准,冤枉她的人也不少。她没法证明自己,只能等着挨刀。 1933年初春,就发生了开头那惊险的一幕。李开芬被押到山坡上,差点被埋了。关键时刻,张琴秋出现了。这位政治部主任可不是一般人,1925年入党,上海大学出身,红军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她带着双枪,作风硬朗,还特别护着女兵。她一看李开芬才16岁,又查了她家的情况——她爸给红军帮过忙,哪来的罪名?张琴秋当场把人救下,还训了执行的人一顿。这事儿不仅保住了李开芬的命,也让她更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不过,救回来不代表就没事了。那时候肃反的阴影还在,有人觉得她出身有问题,盯着她不放,甚至派人监视。她没泄气,觉得自己得干出点啥证明清白。长征路上,她主动揽活儿。有一次渡河,绳子断了,物资差点没了,她跳进冰水里托着木箱,硬是保住了东西。战友们看她冻得发抖,心疼地拿毯子裹住她,连监视她的人都开始松口。到1936年秋天,长征结束,她的冤屈才算彻底洗清。 1937年,西路军在祁连山吃了败仗,李开芬跟妇女先锋团被马步青的部队抓了。这家伙是个军阀,心狠手辣,看上李开芬,想让她当妾,给她好吃好穿。她不干,被打得浑身是伤,可还是没低头。后来她跟战友沈秀英说服了个年轻看守,半夜拿了匹马跑了。一路躲着敌军,差点没命,总算到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这段经历,真不是一般人能撑下来的。 1938年,她在兰州碰上了朱良才。这位后来的上将听她讲这些事,特别震撼。谢觉哉和王定国撮合他们结了婚。婚后李开芬没闲着,继续干革命工作,当过华北军区政治处主任啥的。1955年,朱良才评了上将军衔,她成了上将夫人。可她一点不摆谱,生活简单得很,经常骑个自行车到处跑。1983年,她按副兵团级待遇退休,1999年在北京去世,82岁,一辈子没离开党的信念。 说实话,李开芬这人挺让人佩服。从16岁差点没命,到后来成了革命的骨干,她靠的不是运气,是那股子韧劲儿。她出身地主,按理说那时候容易被一棍子打死,可她硬是凭着实打实的行动翻了盘。张琴秋救她那一下很重要,但她后来的路,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长征、西路军的苦她吃了不少,可从没抱怨过,这点真挺接地气。 再想想那时候的肃反,其实挺乱的。张国焘搞这套,弄死了不少好人,李开芬差点也成了牺牲品。这事儿不值得吹捧,就是个教训。可张琴秋站出来救人,说明党内还是有明白人的。李开芬后来能熬过来,也多亏了这种支持和她自己的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