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历贬值这么严重,为何还有这么多家长在鸡娃?我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1、明清时候,科举录取率已经非常低了,但各个家庭都在卷。原因是为什么,因为何炳棣的《明清社会史论》指出,对普通人而言,科举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要向上流动,必须要通过科举。 就算是高官家庭,也有四分之三的几率下降为庶民,因为子孙科举考得不好。 《红楼梦》中贾府的衰弱,本质就是贾宝玉没有考好科举,没有当上官员,结果护不住大观园。如果贾宝玉考中科举,贾府再托举一下,至少混个中等级别的官员。俗话说,县令破家,知县灭门,中等级别官员虽小,但能护住大观园。 2、现代社会,上升的渠道和古代基本没有什么两样。《剑桥中国史》最后一卷、最后一章指出,现代中国和秦、汉在结构上并无不同之处。普通家庭要上升,比较合适的路径就是考编(科举),或者去企业从事前沿创新领域的工作。这两条路径都需要学历。学历贬值与取得学历没有相关性,这是2个不相干的问题。因为学历本身是一个资格而已。就像你必须先成为童生,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学历,就是这个童生资格证书。 对普通家庭来说,学历就是一个资格,就要拿到手,至于这个资格是否贬值,是不需要考虑的。滑稽的是,有些人大谈可以依靠军功上升阶层,问题是这个军功就在打天下那个阶段,早就被人家分完了,你钻不进去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阅读李开元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以及何冠环的《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普通人根本没有路子进去。这里唯一开放的路子,就是科举考编,或者去企业从事前沿工作。 3、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阅读一下周雪光的《国家与生活机遇》,里面很直白写了,父母对子女职业的影响。该书提到,如果父亲是官员,那么子女成为官员的相关系数高达0.7。想要搞清楚更深的门道的,去阅读冯军旗的《中县干部》,里面的案例很生动。 4、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开篇就提出,按照血缘关系分配资源是人类恒久的法则。官员家庭害怕自己的地位跌落,拼命去托举自己的子女。作为普通家庭的父母,鸡娃本身也是托举子女的一个办法。让他们能够升上中层,不至于跌落底层。因为一旦成绩不好,去读了职业高中,跌落底层,结果就是如凤凰周刊一篇报道写得那样,会陷入无尽的深渊,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