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国家向霍英东借礼宾车,霍英东大手一挥送来一辆顶级劳斯莱斯,但国家还车时,霍英东却说:“不用还了。” 霍英东这名字,搁在中国人心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他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而是从苦日子一步步闯出来的传奇人物。1986年那次英国女王访华,他送劳斯莱斯的事儿,只是他爱国情怀的一个缩影。咱今天就聊聊他咋从一个穷小子变成商界大佬,又为啥愿意为国家掏心掏肺。 霍英东1923年出生在香港,家里穷得叮当响,祖籍广东番禺。他爸是船上的劳工,7岁那年爸去世了,妈带着他和姐弟仨搬到湾仔一间破屋子里。日子紧巴,但妈咬牙让他读书。他先在免费的义学念书,后来进了敦梅小学。13岁考进皇仁书院,成绩顶尖,可惜1941年日本占了香港,学校没了,他只能辍学打工。 那几年,他啥苦活都干过。在启德机场扛过大包,肩膀磨得生疼;在轮船上加过煤,干不动被刷下来;还在船坞打过铁,锤子砸得手发麻。1943年,他跟亲戚凑钱开了个小杂货铺“有如”,这才算有了点起色。这小店是他商业路的第一步,攒了点本钱,也让他学会了怎么跟人打交道。 日本投降后,霍英东瞅准了航运这行。1945年,他开始跑海上驳运,靠小船运煤和杂货,往返香港和内地。1950年朝鲜战争打起来,西方禁运中国,他不怕风险,带着船队运铁皮、橡胶、药品这些紧缺货。港英政府盯着他,他硬是撑过去了。这波操作不仅赚了钱,还给抗美援朝帮了大忙,中国政府记住了他这号人物。2000年,他还被请去北京,参加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唯一一个香港人坐主席台,可见分量。 1954年,他搞了个立信置业,杀进房地产。他搞了个“楼花”模式——房子没盖好就能卖,还能分期付款。这招在香港火了,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房。可他爱国这事儿,让他在香港吃了亏。比如他盖的星光行大楼,英资公司不给装电话线,租户跑光,他只能贱卖给英国人。这教训让他把眼光转向内地。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这是英国君主头一回踏上中国地盘,意义不小。国家想把接待搞得漂漂亮亮的,可女王习惯坐劳斯莱斯,咱最好的车是国产轿车,比不上啊。接待组急了,最后想到香港的霍英东,他有这车。 国家一联系,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手头有两辆劳斯莱斯,但都是旧的,他觉得接待女王得拿出最好的。于是他直接从英国订了辆全新的劳斯莱斯幻影VI,皇家蓝色车身,内饰顶级皮革,细节全是24K金。这车空运到香港,再送北京。女王10月12日到,下了飞机就坐上这车,访华7天跑遍北京、上海、广州,车子表现完美。 访问完,国家要把车还回去。工作人员找到霍英东,他却摆手说:“不用还了,留给国家吧,以后还能用。”他还多捐了两辆劳斯莱斯和几辆奔驰,给广州白天鹅宾馆用。这车队后来接待过不少外国元首。那辆女王坐过的车,现在搁在广州南沙的霍英东纪念馆,亮堂堂地摆着,见证了他的心意。 1986年这事儿后,霍英东没停下脚步。他看上了广州南沙,1987年就提出开发计划。1991年虎门轮渡码头建好,珠三角两岸跑一趟少走100多公里。他还捐钱修了番禺大石桥、洛溪桥,南沙这地儿慢慢成了经济大块头。 他还特爱体育。1990年北京亚运会,他捐了1亿港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掏了2亿港元。中国体育能在世界扬眉吐气,他功不可没。教育方面,他给清华、北大捐了好几亿,建楼、搞实验室,还设了霍英东基金会帮穷学生。他还给广东韶关老区捐了1.5亿,修路盖房。 政治上,他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香港回归有他一份力。1993到2003年,他当了政协副主席,帮香港和内地搭桥铺路。他的建议,国家常听。 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在北京去世,84岁。葬礼在香港办,盖着五星红旗,香港澳门降半旗,李嘉诚、董建华都来送他。他的基金会还在接着做慈善,儿子霍震霆接手体育事业。他这一生,钱赚了不少,但爱国这事儿,他从没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