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0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病重垂危时,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

190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病重垂危时,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不愧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病榻前,子孙们围坐一圈,看着气若游丝的张之洞,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可老爷子强撑着精神,还惦记着给后辈们“上课”。他颤巍巍地拉过最疼爱的小孙子的手,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娃啊,记住爷爷的话,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咱张家的名声,比啥都金贵。” 这话一出口,屋里不少人都低下了头。要知道,当时的官场,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是常有的事儿。可张之洞倒好,手握大权几十年,愣是没给自己捞半点好处。就说他办洋务,建工厂、修铁路,经手的银子成千上万,要是换个人,早就在老家盖起大宅子,置下千亩良田了。可他呢?老家的祖屋还是老样子,家里连件像样的古董字画都没有。 遗嘱里那句“勿争财产”,更是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要知道,那时候大家族为了争家产闹得鸡飞狗跳的事儿多了去了。可张之洞早就看透了这些:“一家人因为几个钱撕破脸,传出去让人笑话!”他生前就把家里的财产分好了,不多,但足够子孙们安安稳稳过日子。剩下的,就是满屋子的书和手稿——这才是他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 “必明君子小人之辨”,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张之洞一生都在和各种人打交道,有一心为国的同僚,也有只想着捞好处的奸佞。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子孙:“这世道复杂,遇到事儿别犯糊涂,跟正派人交朋友,离那些耍心眼儿的远点儿。” 张之洞去世后,消息传开,老百姓都感叹:“这样的清官,打着灯笼都难找!”送葬那天,街道两旁站满了人,不少人自发为他烧纸钱、哭丧。而张家的子孙们,也把老爷子的遗嘱记在了心里。

往后的日子里,张家子弟有的投身教育,有的从医救人,虽然没大富大贵,但个个都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活出了张之洞希望的样子。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张之洞用一生践行了为官之道,又用一封遗嘱,给子孙后代树起了做人的标杆。这份精神遗产,比任何金银财宝都珍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