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家印在伦敦斥资20亿购买的豪宅,占地近6000平,共有45个房间,地理位置极好,推开窗户就能看到伦敦标志性建筑:海德公园。
这栋豪宅是许家印从一位沙特王子手中买来的,由于不喜欢伊斯兰风格的装修,许老板大手一挥将装修改成了“土豪风”,用金叶子当饰品,将整栋豪宅的内饰点缀得比英国王宫还豪华。
大约在2015年前后,国内富豪圈兴起了一股投资英国的热潮。
领头的是李嘉诚,前前后后砸了3000个“小目标”,被媒体称作“买下了半个英国”;紧跟着的是香港二线富豪,刘銮雄、李德义、黎永滔等,他们每人至少在英国花了100多亿购置房产;再后面的就是内地富豪了,王健林、许家印、张松桥、刘强东等。
彼时,还是内地首富的王健林,对英国的投资环境赞不绝口,说英国是全球市场自由度最高的国家,做任何投资都没有审批。
那一年,他在英国投资了400亿,其中67亿是买地盖高级公寓用的,自己住或对外出租都很方便。
为什么国内的富豪这么爱英国呢?难道仅仅是英国投资便利吗?
当然不是。他们还有个说不出口的理由,那就是“非英居籍税法”。该法允许外国有钱人,居住在英国期间,不用为自己祖国的收入纳税。
这条法律的优势在于,让那些身份敏感,不方便移民的企业家,可以一边安心住在英国,享受同等福利;一边继续遥控本国的企业,不用担心被两次征税。
许家印在伦敦买楼的2021年,全球有6.8万名富豪跟他做了同样的选择,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俄罗斯富豪,至于人数第二多的国家,就不方便透露了。
可惜,好花不常开。
从今年4月开始,英国决定向这些外国富豪征税,无论他们在本国赚的钱是否汇入英国,都要收税,税率还不低,高达12%~16%。
消息一出,反应最快的还得是香港富豪,这群久经考验的“资本主义战士”立刻抛售英国房产,打道回府了:
黎永滔卖了两座写字楼。
刘銮雄抛了两间商铺和一座豪宅。
买了27套房子的李德义觉得一套套卖太麻烦,干脆打了个资产包,一次性抛售。
这些都是水面上能看得到的交易,水面下看不见的,应该更多。
英国为什么要急吼吼地拿外国有钱人“开刀”呢?
原因无外乎政府没钱了,高福利制度摇摇欲坠。
近十多年,英国涌进来了几十万非法移民,以非洲、印度、中东人为主,快把国库吃空了。
这群人路子非常野,先用一艘大船,把人运到离英国海岸几海里的地方,然后改用皮划艇登陆。这种小股偷渡的方式,犹如游击战,任何一个英国海岸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登陆点,防不胜防。
去年,有2.5万“黑叔叔”通过这种方式成为英国公民。伦敦纯正的白人连40%都没有,剩下的全是非洲裔、印度裔、中东裔。
非洲裔不上班,在家生孩子,生的小孩也不好好教育,长大了偷鸡摸狗,四处“零元购”。
印度裔稍微好一点,能上个班,但薪水只要英国人的一半,把普通英国民众卷得苦不堪言。
中东裔更牛了,喜欢做小生意,地摊都摆到白金汉宫门口了,警察还不怎么敢管。
这些移民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原本英国人看个病,排队1个月,现在3个月起步;公立学校人满为患,白的、黑的、黄的、棕的都有,有些中国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入学,把国内的“择校费”带了过去,行贿校长,搞得教育系统乌烟瘴气;此外,英国的食品、水电费、房租价格也屡创新高,闹得民怨沸腾。
新上台的工党政府一算账,要维持现在的福利不变,每年至少有400亿英镑的财政缺口,英国选民他们不敢得罪,但没有选票的外国富豪他们还是敢的。
其实,这项免税政策废止的后果,工党政府一清二楚,但现在的问题是,财政要揭不开锅了,趁外国富豪没跑光,能刮一笔是一笔,先把今年熬过去再说。
截至2024年底,已有14500名富豪撤离了英国,人数位居全球第二。他们带着钱去了哪儿?没人说得清。
作者: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