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又称鼻出血,多发生于鼻腔前部的血管丰富区域,常见原因包括鼻腔干燥、用力擤鼻、空气干燥、上火或外伤所致。部分人群则因高血压、鼻腔炎症、鼻腔肿物或血液系统疾病引发反复鼻出血。大多数鼻出血可通过按压鼻翼、冷敷等方式自止,但若出血频繁、量大或伴随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防止延误严重疾病的诊断。
2022年,38岁的张恒,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为了还房贷、车贷,还要供孩子上早教班,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压缩到了工作里——白天高强度敲代码,深夜还要继续改需求、修Bug等等,常年熬夜已是常态。为了多挣点钱,张恒还在空闲时间接私活、做兼职,一年到头几乎只有过年才休息两天。慢慢地,长期过度劳累、作息紊乱,早已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4月14日早上,张恒刚睡醒准备去上班,可刚坐起身,突然感觉鼻子有些堵堵的。他连忙从床头柜上抽了两张纸擤鼻涕,可纸巾上赫然出现了几道红色血丝。张恒愣了一下,抬手揉了揉鼻子,只感觉鼻腔内有点干干的发痒,但却没感觉到疼痛,于是以为是天气干燥导致的。最后,张恒压迫了几分钟鼻翼,很快就止住了血,他也就没在意这个小插曲了。
时间很快到了5月22日,这天下午张恒已经在办公室连续敲了三个小时的代码,正准备起身倒杯水喝时,却突然感觉鼻腔一热,紧接着,一股温热的液体从鼻孔里淌出。他下意识地用手捂住鼻子,手掌上立刻染上了一片鲜红,鲜血不断流淌。张恒急忙拿纸巾试图压迫止血,可却无济于事,鲜血越流越多,甚至滴滴答答地沾在了桌上。他只好一边仰头,一边冲进了洗手间,用凉水在脖颈后拍了好一会儿,鲜血才慢慢止住。
张恒心中犯起了嘀咕:“难道是最近有点上火导致的?”下班之后,他就去药店买了几盒金银花颗粒,每天用开水冲服金银花来降火。事实上,在脖颈后拍凉水止鼻血,是利用冷刺激促使血管收缩的原理。颈部后方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冷水刺激能引发血管收缩,减少流向鼻腔的血液量,从而减轻出血。此外,冷刺激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增强止血效果。

意外发生在7月2日凌晨一点,张恒刚完成一个项目版本更新,正准备关电脑下班时,鼻腔里却忽然喷出了一股热流,直接飞溅到对面的电脑屏幕上。他赶紧压住鼻子,可鼻血却像止不住的水一样不断地涌出,流速明显比以往快,而且鲜红的血液中好像还带着一丝暗黑色。这一次,张恒无论是压迫止血,还是用凉水刺激,鼻血却怎么也止不住。不到二十分钟,他就感觉胸闷心悸,呼吸也变得急促,心中更是升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恐慌感。
不敢再耽误病情,张恒赶紧下楼打车去了医院。到医院后,医生首先进行紧急止血治疗,等到鼻血止住后,才安排了鼻腔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鼻腔黏膜略有干燥,无明显破损或肿物。接着又安排了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压监测等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而CT也未见鼻腔或鼻窦占位,也无出血性疾病的迹象。从检查结果来看,没有任何异常!
医生有些疑惑,而在得知张恒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后,医生又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虽然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他敏锐地意识到,频繁鼻出血在中年人中,往往和血压波动密切相关。于是,医生又为张恒安排了血压监测。

测量结果出来时,显示收缩压为138 mmHg,舒张压为88 mmHg,虽未达到明确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已属于血压偏高的范畴。医生放下血压计,向张恒解释道:“你的血压虽然没到高血压的程度,但如果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血压还会持续升高。而血压升高会增加小血管,尤其是鼻腔毛细血管的压力,本来脆弱的血管在压力波动下更容易破裂出血。尤其是在熬夜、疲劳、情绪波动大的时候,血压短时间升高,更容易诱发鼻出血。”
考虑到张恒血压只是偏高,还未达到需要药物治疗的程度,所以医生建议他目前最重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看看能不能把血压自然降下来。否则,鼻出血还有可能再次发作!回到家后,张恒开始做出改变,他向公司申请年假休息一段时间,每天早睡早起,饮食也从重油重盐改成了清淡少盐,每天还会坚持散步半小时。
一个月后,张恒回医院复查,血压终于稳定在了120/80 mmHg,恢复到正常范围。然而,即使血压稳定了,张恒偶尔还是会在早起时、散步后,出现轻微流鼻血的情况,而且早上擤鼻子时鼻涕中也总带有血丝。但由于症状并不严重,而且往往能自行止血,他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

10月6日早上,张恒被一阵窒息感惊醒。他费劲地睁开眼,却惊恐地发现鼻腔里正在不断涌出温热的血液,血液已经沿着脸颊流到枕头上,床单也被染成了大片深红。张恒试图坐起身,却因为失血过多,只感觉浑身无力,手脚冰凉,脑袋也一阵阵发胀。紧接着,鼻血不仅仅从鼻腔流出,甚至有血丝从喉咙深处反流上来,让他咳出了一口带血的痰液。看着像案发现场一样的床,张恒心中亦是恐慌不已,连忙打了120急救电话。
到急诊后,医生第一时间为张恒进行止血处理,同时安排了详细检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下降至102 g/L(正常男性应在130 g/L以上),提示轻度贫血。但进一步的凝血功能检测、血压监测、鼻腔内镜检查,以及头部CT筛查后,均未发现明显异常。鼻腔内无明显血管畸形,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正常,颅内未见出血迹象。
看着几乎全部正常的检查报告单,医生紧皱眉头,向张恒解释道:“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但你的出血量大、贫血明显,我建议你最好住院观察,进一步排查隐性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话音未落,一听到做了大几千块钱检查不仅没查出问题,现在还要住院,张恒猛地坐直了身体,情绪更是压抑不住地爆发了,他愤怒地质问道:“检查了一堆项目,花了这么多钱,连个病因都查不出来,还要我住院继续花?你们是不是就为了赚点检查费啊?我告诉你们,要是今天不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我一定投诉你们医院!”
医生也皱紧了眉头,心里同样一片困惑。该查的血液、鼻腔、影像学检查都做了,白血病、鼻咽癌、凝血障碍……一个个被排除,可张恒的鼻血问题却始终找不到源头。难道真有哪里漏掉了?究竟是什么细节?
而正在气氛凝滞中,医生垂下目光,无意间注意到张恒裤腰处鼓鼓囊囊,似乎夹着什么东西。医生心头一动,赶紧示意张恒稍稍起身,一掀开裤腰带,顿时恍然大悟——反复流鼻血的病因终于找到了!

之后经过对症治疗,张恒一改往日发黄憔悴的模样,精神饱满气色佳,出院一年后都没有再复发过。张恒在出院时也非常感谢医生的妙手回春,连连感慨道:“真没想到我竟然会患上这个病,做的那些检查也全都是无用功,这个病如果诊断不及时,到了晚期可是万劫不复啊,后果也不堪设想……”
原来,张恒有鼻炎的老毛病,每到季节变化时鼻子就容易干燥、发痒、堵塞,尤其在冬天、早春,早上起床后经常觉得鼻腔不通、鼻子凉,甚至会打喷嚏。为了缓解这些不适,他在网上购买了一款“鼻用恒温加热贴”,这种贴片外形类似创口贴,宣称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改善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因为使用后确实感觉鼻子舒服了一些,他便长期将这款加热贴放在贴近裤腰的位置,要用就拿出来一片。
鼻用加热贴,是近年来不少人缓解鼻塞、鼻干、鼻炎不适时喜欢使用的一种产品。它通常以贴片形式,通过恒温加热的方式贴在鼻翼或鼻梁周围,有些人甚至会贴在脸部靠近鼻子的区域,以期改善鼻腔血流、减轻鼻腔充血,从而缓解呼吸不畅的症状。刚开始使用时,确实会觉得鼻子通气了、鼻腔湿润了,整个人也轻松一些。但长期使用后,一些人却开始反复流鼻血,甚至在不擤鼻、不打喷嚏的情况下也会突然出血,让人困惑不已。

从医学角度看,鼻腔内的血管分布非常丰富,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的“李特尔区”,被称为“鼻腔出血高发区”。这里的血管数量多、位置浅、管壁薄,很容易因为各种刺激而发生破裂。而鼻用加热贴,恰恰会对这个区域形成一个“持续性热刺激”。
一方面,加热贴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恒温释放热量,常见温度在40℃~50℃之间,这种温度虽然不至于烫伤皮肤,但如果贴在鼻翼或靠近鼻腔的部位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局部温度升高。高温环境下,鼻腔血管会持续扩张,血流加快,血管壁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大。短时间使用尚无大碍,但如果每天都贴,尤其是一贴几个小时,就可能使局部血管在长期扩张中失去弹性,变得越来越脆弱,最终只要受到一点轻微刺激,比如擤鼻涕、揉鼻子,甚至是气温变化,都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出血。
另一方面,过度加热还会导致鼻腔黏膜的慢性干燥。很多人以为“热敷”可以让鼻子不干,其实恰好相反。温度过高会加速水分蒸发,使鼻腔内本就稀少的黏液分泌进一步减少,导致黏膜表面变干、变薄。鼻黏膜一旦干燥,就像干裂的土地一样,稍有摩擦就容易“裂口”,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不感冒,也会在清晨醒来或洗澡后突然流鼻血。

此外,还有人为了增强效果,会选择把加热贴放在靠近鼻子的皮肤上,比如贴在脸颊、鼻翼两侧或鼻根处,然后盖上口罩或围巾保温,这样一来,局部温度会更高,刺激更强。这种过度使用、过度加热的做法,更容易造成鼻腔组织疲劳和血管损伤。
长期使用鼻用加热贴,还容易掩盖鼻腔已有的问题。比如一些人本身可能就有鼻中隔偏曲、鼻腔小血管扩张或慢性鼻炎,但因为加热贴带来暂时的“舒适感”,往往忽略了根本问题。等到反复流鼻血、症状加重时才意识到,但此时鼻腔黏膜可能已经受到较明显的破坏,甚至需要专业处理才能恢复。
资料来源:
[1]林晓萌,李美娟.流鼻血如何正确处理[J].保健医苑,2025,(02):54-55.
[2]谢颖.反复流鼻血有可能是血液病吗[J].福建医药杂志,2024,46(05):75-76.
[3]流鼻血了别慌张[J].快乐语文,2023,(27):19.
(《22年,北京一男子频繁流鼻血,多次检查无果,最后脱下裤子才找到真相》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