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岁的付子豪是一名来自广东的幼儿园小朋友。由于爸妈平时上班忙,他主要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十分注重他的身体锻炼,每周都风雨无阻地送付子豪去上游泳课,没事就是带着爬爬山,逛逛公园。因此,付子豪的身体素质一直很棒,平时连感冒发烧都很少有。

2022年3月14日,这天付子豪家附近有一家游泳馆新开业,可以免费游泳一节课。付子豪的爷爷奶奶果断带着孙子去体验了一节课,没想到现场人山人海,游泳池里的人跟下饺子一样。甚至一转身,付子豪都能和别的小朋友贴在一起。爷爷奶奶一看这环境本想带着孩子走,可付子豪却觉得很新奇,说什么也不愿意走。无奈之后,爷爷奶奶只好任由他去了。
3月17日,下午付子豪的爷爷奶奶一如既往地站在幼儿园门口等他放学。一出校门,付子豪就伸出双手要抱抱,也就在这时,眼尖的奶奶发现他的手臂上出现了一些小红点,大约针尖大,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皮肤上,呈现出鲜红色。由于只有小手臂上苹果大的一片,并且不痛不痒。爷爷奶奶便猜想可能是痱子。回家后给付子豪抹了些痱子粉也就没在意了。
几天后,付子豪的丘疹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长越大。原本隐藏在皮肤下面的小红点逐渐变成了丘疹,像小山丘一样隆起在皮肤表面,颜色也变得更加鲜艳。更让付子豪感到烦心的是,丘疹开始变得瘙痒难耐。这让他经常不自觉地抓挠着手臂,甚至在吃饭时也不得不停下来挠几下。一天下来,付子豪的手臂上布满了被抓红的痕迹,一些小丘疹甚至被抓破,渗出了透明的液体。

付子豪的爷爷奶奶看到这一幕,心里非常着急,赶紧买了些消炎杀菌的药膏,每天早晚涂一遍。坚持了三四天后,付子豪的身上的红疹渐渐开始消退,瘙痒等不适也得到缓解。这下,家里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磨难才真正开始。
3月24日,这天早上,奶奶叫了好几遍付子豪也没见他起床,于是干脆走进卧室。没想到,一打开门就看到付子豪双眼紧闭,脸颊泛起了两团不自然的红晕,仿佛被夏日烈阳猛晒过一样。奶奶一遍轻声呼唤着付子豪,一边摸了摸额头,异常灼热的皮肤很快就吓得奶奶缩回了手。奶奶赶紧拿来体温计一测,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飙升到了39.2摄氏度。付子豪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嘴里还在喃喃自语:“冷……好冷”
奶奶一听,孙子这是烧糊涂了。于是赶紧为付子豪抱来了一床厚毛毯,并嘱咐老伴赶紧找车去医院。付子豪紧紧地裹着毛毯,可刺骨的寒冷像是从骨子里透出来一样,他感觉自己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厚厚的被子里找不到一丝温暖。在等待车子到来时,付子豪的爷爷奶奶忙前忙后地给孙子喂水、冰敷。

很快,付子豪就被送往了附近的医院。急诊医生在向付子豪家长了解了情况后,便给他开了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规:WBC 18.2×10⁹/L,中性粒细胞占比85%,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计数:330×10⁹/L,均高于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85mg/L,提示细菌感染;血沉:45mm/h(↑)。医生判断可能是某种链球菌感染,于是便给付子豪开了一些布洛芬退热,并给他输液来维持电解质平衡。
当天下午,付子豪的体温确实有所下降。可没过多久,付子豪就头部不断传来一股剧烈的头痛,仿佛有一把大铁锤在太阳穴处狠狠敲击一般,敲在他脆弱的神经上。付子豪烦躁不安地在病床上扭动着,时不时地用手去轻轻拍打着太阳穴,试图用这种方法把疼痛赶出身体外。付子豪的爷爷赶紧制止孩子,心疼地询问:“子豪,告诉爷爷是不是头痛啊?”还没等付子豪回答,一股强烈的呕吐感袭来,付子豪赶紧坐起身来,身体前倾,趴在病床边开始剧烈地呕吐。
付子豪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胃部在剧烈收缩着,没一会儿,未消化的食物混合着酸水从他口中喷涌而出。一阵阵呕吐过后,付子豪的脸色更加苍白,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顺着脸颊滑落。付子豪的爷爷奶奶顿时心如刀绞,赶紧再次找到医生。

医生在查看了付子豪的情况下后,又给他开了尿常规、腹部B超、腹部CT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尿常规:未见镜下血尿,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腹部B超和腹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这下医生也有些犯难了,儿童高热呕吐常见的原因主要是感染性因素,比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中枢神经感染等疾病。可这些因素医生都排查了一遍,就是没找到病因。
医生只好先给付子豪开了一些镇吐护胃的药物,先暂时缓解付子豪的不适。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付子豪身上的红疹再次卷土而来,胸部、腹部、背部、上肢到处都长满了红疹。有些部位甚至还开始大面积的脱屑。
看着自己捧在心尖上的孩子如今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付子豪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忍不住纷纷抹起了眼泪。付子豪的爸爸再也忍不住了,他直接冲进医生诊室,重重的拍着桌子,怒目圆睁地斥责道:“你们都是吃干饭的吗?这都几天了,我孩子一个小小的红疹高热一直拖到现在也没查出来。我们检查也都做了,钱也花了,可我的孩子还躺在病床上疼得连水都喝不进。今天要是不给我一个交代,谁都别想走!”

付子豪的主治医生赶紧上前安抚家属的情绪,可爱子心切的付子豪爸爸根本听不进去。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主任赶紧请来了一位发须花白的儿科教授。面对医生递过来的所有付子豪的病历资料,教授笑着推开了,淡定地说道:“先去看看孩子吧!”
到了付子豪床边后,老教授又是让孩子张嘴,又是抬了抬孩子的胳膊,眉头越皱越紧。就在这时候,随行的一位年轻医生不小心提到了付子豪的鞋子,被付子豪奶奶轻声提醒。老教授闻声望去,看着付子豪那双再普通不过的鞋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老教授神色大变,惊惧地喊道:“赶快转科室,再晚一些可就没命了!”
原来,教授来到病床边,仔细观察了付子豪的咽部、四肢和皮肤脱屑的情况,又轻轻按压了孩子的肚子和淋巴结,动作沉稳而有条不紊。然而,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似乎仍有某些关键线索没有拼合起来。这时,站在一旁的年轻医生随口提起:“孩子这两天一直穿着那双旧鞋,说穿着舒服……”话音未落,付子豪奶奶插话道:“就是那双蓝色的小运动鞋,他上游泳课那天也穿的,就是在那天脚磕了一下。”

老教授的眼神顿时一凛,立刻弯下腰,掀开了那双看起来普通至极的童鞋。只见鞋底靠近脚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破口,边缘处还有些干涸的血迹,教授皱着眉头拿起孩子的小脚查看,果然发现脚背上有一道愈合不久的小伤口,边缘发红,呈现出细微的炎性反应。教授脸色陡然一变,声音坚定而急促地说:“赶紧转感染科,立刻检测溶血性链球菌,极有可能是猩红热,已经从典型的上呼吸道传播转为皮肤伤口感染,再耽误孩子就危险了。”
付子豪的父母和医生都愣住了,怎么也没想到答案竟然藏在脚底那道小伤里。在进一步追问下,奶奶才想起来,那天游泳馆人太多,有个小男孩在池边跌了一跤,扑通一声正好撞上了付子豪的脚。当时孩子哭了一下,没觉得严重,也就没在意。而那位小男孩后来好像发烧请假了——现在看来,他很可能正是猩红热的感染者。
很多人以为猩红热只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其实,少数患儿尤其是皮肤型猩红热患者,其分泌物中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可在接触皮肤伤口时传播。尤其是游泳馆这种潮湿、密闭、人群密集的环境,一旦皮肤有破损,细菌极易趁虚而入,迅速在皮肤表层甚至淋巴组织中扩散。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咽痛、高热、典型猩红样皮疹和“草莓舌”。病情发展迅速,起病时多以喉咙发炎和发烧为先,很快全身会出现密集细小的红色皮疹,从胸口和腹部开始蔓延至四肢,皮肤摸上去像砂纸一样粗糙,伴随剧烈瘙痒。部分儿童病程末期还会出现大片脱皮,尤其是手掌和足底。
付子豪的症状在皮疹、发热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剧烈头痛、呕吐,这提示病原菌可能已经释放毒素,引发了链球菌毒素反应综合征(STSS)的前兆,一旦发展,将引发心肌炎、肾炎、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幸发现及时,在老教授的判断下,立即启动抗感染治疗方案,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抗溶血性链球菌,同时加强对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热性脑病的支持治疗。
短短两日后,付子豪体温明显下降,红疹逐渐退去,呕吐和头痛也显著缓解,整个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出院那天,他穿着一双崭新的童鞋,蹦蹦跳跳地走出医院,父母却再也没有敢马虎看待任何一个“小伤口”。

医生们也深刻反思,这场“疑难杂症”几乎让所有人陷入思维误区。他们查血、做CT、扫B超、看皮肤样本,却忽略了一个小男孩每天会穿着走进多少未知的公共空间。他们聚焦在结果,却忘了从头到脚审视一个孩子最真实的生活线索。皮肤感染型猩红热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在皮肤破口后的高接触传播中,很容易引发误诊和延误。
也正是那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鞋子,揭开了这个孩子病情的真相。病魔有时不在体内,而藏在生活中的细节里。真正能救命的,不是医生开的药,而是那个愿意蹲下来看清鞋底的眼睛。
内容资料来源:
[1]康元.过敏起红疹的防治[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04):50.
[2]夏季皮肤长红疹怎么办?[J].药物与人,2012,25(07):43.
[3]李清柳.夏秋之交小心宝宝的小红疹[N].保健时报,2006-08-24(004).
(注:《广东5岁男孩反复红疹,专家会诊无果,最后从他鞋底找出真相》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