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果然不骗人。5月27日,兴业银行把“存款换实习”直接写进海报:新增1000万,孩子就能去中金、谷歌、摩根大通刷履历;老客户再搬500万,字节、阿里、奔驰随你挑,钱一天不能动,实习期全程锁死。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炸锅——“都一千万了还打啥工?”可真正掏得起这笔钱的人,算盘精得吓人:他们根本不在乎月薪几千,要的是银行子弟的身份、行内晋升的飞梯、以及和同样掏得起千万的家庭做邻居的入场券。一位杭州私募合伙人跟我算过账:女儿读美本四年已经烧掉280万,回国如果只靠海投简历,大概率被HR秒刷。现在把1000万挪到兴业,女儿直接拿到中金IBD的实习offer,同一批实习生里非富即贵,随便认识一个,可能就是下一个LP。这笔买卖,在他们眼里比买学区房更划算——学区房只是保底,这张offer是跳板。更扎心的是,兴业不是第一家这么干的。股份行、城商行早就把“资源互换”写进KPI,只是以前用口头暗示,现在兴业干脆明码标价,才显得刺眼。一位在股份制银行私行部干了八年的朋友透露,他们内部早就统计过:给高净值客户的子女安排实习,客户次年AUM平均提升37%,转介绍率直接翻倍。银行挣管理费,孩子刷履历,家长攒人脉,三赢的生意,谁还在乎公不公平。普通人听了血压飙升,可现实数据冷冰冰——2025年应届毕业生1179万,金融行业核心岗位却只招7.3万人,录取率0.62%,比考清北还难。拼学历?清北复交的硕博简历已经堆成山。拼证书?CFA、CPA人手一本。于是手握流动性的家长选择直接买通道,把竞争拉到另一个维度。张雪峰两年前就在直播间预言过:“我闺女要是成绩一般,我就让她进银行,反正我账上长期趴着上亿存款。”当时被网友喷“资本家的傲慢”,如今兴业把同款操作搬到台面,众人才发现他只是说了实话。有人担心这样换回来的工作走不远。真相是,这些孩子根本不用“走”,他们只需要在体系里待满两年,攒够资历和客户资源,就能跳到更大的平台。某券商HR私下透露,他们筛简历时看到“XX银行私行客户子女”标签会直接推给部门副总——自带资源的新人,谁不爱?所以别急着骂银行势利,也别替千万富豪操心。当学历通胀到研究生送外卖、985进厂打螺丝,能用真金白银换确定性的机会,反而成了最理性的选择。只是这条赛道越来越窄:三年前存款门槛还是300万,今年涨到1000万,明年可能只接家族信托。评论区说说,如果你账上突然多出一千万,你会拿它给孩子铺这条路吗?信息来源:红星新闻2025-06-03《评论丨“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可能告别直播的张雪峰不妨把话说清楚》网易2025-05-27《兴业银行大瓜,彻底公开化了!》南方+2025-06-09《张雪峰退场:是“草根英雄”,还是“含泪赚了几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