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美国来了! 中国新港口费:修订海运条例允许收特别费用。据媒体报道,中国宣布将对美国即将实施的新港口费用采取反制措施。 美国在两周后就会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只征收额外港口费用,还搞了套阶梯式收费的名堂,中国船东运营的船首年就按每净吨 50 美元收,之后每年往上涨,到 2028 年能飙到 140 美元,每艘船一年最多要交 5 次钱,要是中国建造的船,还得按每净吨 18 美元或每个集装箱 120 美元择高算,未来也得涨上去。 就拿一艘 10000 标准箱的集装箱船来说,净吨位通常得 70000,这么一算单次靠港就得交 3500 万美元,三年后直接涨到 9800 万美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最后这笔钱肯定得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航运巨头赫伯罗特都明说了,不得不把额外成本转嫁给客户,到时候美国超市里的中国商品涨价,老百姓得实实在在买单。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还搞了豁免清单,运煤炭谷物的、美国公司的船能免,甚至给在美国造船的订单开绿灯给三年豁免,摆明了是想逼航运公司选美国造船,搞贸易保护那套。 但他们显然没算明白,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这边 9 月 29 日国务院直接公布了《国际海运条例》的修改决定,新增的第四十八条把反制措施写得明明白白,只要他国搞歧视性限制,咱就能收特别费用、限制船舶进出港,甚至阻断他们的海运经营资格,这手段可比单纯收费灵活多了,等于直接攥住了美国航运企业的命脉。 要知道,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里,超过 90% 靠海运,去年 5 月美国刚调整部分关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订舱量就暴涨 277%,从日均 5709 标箱冲到 21530 标箱,可见双方航运绑定有多深,真要是互相收额外费用,美国港口的吞吐量得先受影响。 而且美国这政策本身就漏洞百出,世界航运理事会早就说了合法性存疑,觉得会砸了美国经济的饭碗,毕竟大型船舶是支撑美国供应链的关键,真卡脖子最先疼的是他们自己的超市货架和工厂原料供应。 汇丰银行算过一笔账,就中远海运一家,2026 年可能得掏 15 亿美元额外成本,东方海外还得拿 6.54 亿美元,这俩数分别占两家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的 74% 和 65%,但美国航运企业的日子也好过不了,马士基船队里大量中国建造的船,真被收高额费用,空舱都得靠打折填满,哪还有利润可言。 更别提汽车运输船这一块,美国政策里规定每辆车收 150 美元固定费,一艘能装 6500 辆汽车的船单次就得交近 100 万美元,挪威那家运输公司都预警汽车要涨价,这账最后还得美国买车的人扛着。 反观中国的反制措施,完全是精准打击,想收特别费用随时能落地,毕竟美国船到中国港口的频次可不低,2024 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能源大半靠海运,要是中国港口也按对等标准收费,美国的大豆、液化天然气出口成本得蹭蹭涨,那些靠出口吃饭的美国农场主、能源企业第一个得跳脚。 之前 4 月份美国搞关税升级,把税率提到 84%,中国当天就跟进反制,还把几十家美国实体列入管制名单,稀土出口也掐了关键环节,最后美国不得不暂停部分关税,这先例摆在那,说明中国反制从来都是说到做到。 这次港口费的博弈也是一个道理,美国想靠收费逼中国让步,殊不知中国早把反制的工具箱备好,从收费到限港再到资格管控,层层递进,既合规又有力。 说到底,美国这是犯了贸易博弈的老毛病,总觉得能靠单边措施占便宜,却忘了全球化时代早就是 “一损俱损”。 中国修订海运条例搞反制,不过是把 “对等” 俩字落到实处,你敢伸手收费,我就有办法让你付出同样代价,真要是闹到两败俱伤,美国消费者得为涨价买单,航运企业得丢订单,最后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账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得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