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坏!安徽含山,一男子刚刑满释放,朋友为给他“接风洗尘”,就一块吃了饭,期间男子喝4杯白酒,1瓶啤酒,吃饱喝足后,男子便独自回到了小区,谁料,男子竟用井盖砸路边停放的3辆汽车,结果悲剧了,网友:这不是接风酒,是送行酒!这男的刚进小区时步子就飘得厉害,走路东倒西歪,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念叨着什么。 一开始他只是用手掌使劲拍打路边的车,拍得车身“砰砰”响,一边拍还一边仰头喊“下来”。 你猜他接下来干了啥?拍了没两下,手掌估计疼了,他瞅见路边绿化带旁的井盖,居然弯腰去挪!那井盖多沉啊,他醉醺醺的还真给掀起来了,举着就往旁边的白色轿车头上砸。 “哐当”一声,那声音在夜里特别响,车头立马就凹下去一块,车漆也崩得乱七八糟。 砸完一辆还没完,他跟没尽兴似的,又把井盖搬到旁边的黑色SUV跟前,这回直接砸在了车窗上,玻璃“哗啦”碎了一地。旁边还有辆银色的车,也没逃过,车门被他用井盖蹭得全是划痕,连车把手都歪了。 从法律角度看,男子砸车行为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经估算,3辆车的维修费用大概率超过5000元,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加上其刚刑满释放,属于累犯,量刑时会从重处罚,之前的“接风”真成了提前“送行”。 从行为动机分析,男子酒后失态并非偶然。刑满释放后,可能因社会适应压力或情绪无处宣泄,借酒精放大了冲动。朋友的“接风酒”本是善意,却没考虑到他的情绪状态,未及时劝阻饮酒和护送,间接给后续行为埋下隐患,也提醒类似场合中,同伴需尽到基本的提醒和照看义务。 与其讨论“接风酒变送行酒”的巧合,不如关注刑满释放人员的过渡管理。这类人群回归社会后,若缺乏情绪疏导和生活引导,容易因小事触发极端行为。除了法律惩戒,社区和家庭应提前介入,帮他们建立合理的情绪释放渠道,比单纯的“酒局接风”更能避免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