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真相是,我们正踩着俄罗斯 3000 亿资产被冻结的血泪教训,抢在美国信用崩盘前跳船逃生! 俄罗斯央行先前将外汇储备大量置于西方金融机构,便于国际交易和投资管理。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美国与欧盟立即实施冻结措施,针对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资产,主要以欧元和美元持有,分布在欧洲清算银行等机构,总计2100亿欧元。这些冻结禁止俄罗斯央行动用资金偿债或稳固卢布汇率。西方国家随后决定将资产利息转移至乌克兰,用于军事援助和重建。到2025年9月,欧盟提出基于这些资产提供1400亿欧元贷款给乌克兰,避免直接扣押但实际转移收益。俄罗斯官员指责此举违反国际财产法,破坏主权资产保护机制。全球各国从中汲取经验,认识到美元体系可被用作地缘政治杠杆,持有过多美元资产相当于暴露漏洞。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主要海外投资者,持有量曾超过1万亿美元。面对俄罗斯事件,决策层评估潜在威胁。如果中美关系恶化,这些资产可能遭遇类似冻结,影响外汇储备平衡。国内企业依赖进口零部件和技术,资金无法提取将中断供应链,造成生产中断和经济动荡。从2022年起,中国启动持有结构调整。2022年全年减持约1000亿美元,通过二级市场出售长期债券,转向短期证券提升流动性。2023年持续出售,持有量降至约8500亿美元,同时跟踪美国通胀和利率变动。美联储加息周期提升美债收益率,但地缘因素优先考量。2024年加速减持,每月出售数十亿美元,结合汇率调控,避免美元剧烈波动。到2025年7月,持有量降至730.7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最低。这一过程分阶段展开:先评估市场容量,确保出售不引发抛售潮;然后协调央行与金融机构,分散交易时点;同时观察他国举动,如日本保持高持有量达1151.4亿美元。 与减持并行,中国增加黄金储备作为缓冲。2022年黄金持有约2000吨,2023年增购约200吨,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和国际渠道买入。2024年继续采购,储备升至约2200吨。2025年8月达到2302吨,占外汇储备比例从5%升至近7%。黄金视为无信用风险选项,不依附单一国家框架。中国还推动吸引外国央行黄金储备存储在上海,以提升全球黄金市场地位。推动人民币跨境应用成另一举措。2022年与沙特签署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议,覆盖部分出口。2023年扩展至巴西和伊朗,天然气交易采用人民币支付。2024年大宗商品如铁矿石和铜启动人民币定价试点,减少美元中介。到2025年,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升至约4%,通过CIPS系统连接更多银行。去美元化逐步推进:在双边贸易鼓励本地货币结算,在亚洲和欧洲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与“一带一路”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超3万亿元。这些步骤降低美元依赖,分散暴露。 特朗普公开指出,中国减持美债将自食后果,因债券价格下跌导致持有方亏损。他在2025年讲话中称,大规模出售会抬高美国借款成本,但中国投资回报缩减。实际中,中国采用渐进减持,避免市场剧震。即使短期账面损失,也胜于资产全冻。美国对中国企业制裁频仍,如限制半导体出口和金融合作,强化脱钩需求。美国债务规模扩张,到2025年8月总债务达37.3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超120%。国会多次抬高债务上限,依赖外资维持融资。美元储备地位面临考验,他国如印度和巴西跟进减持,转向资产多样化。中国行动反映战略规划:监测美国财政赤字,预测违约风险;通过数据分析调整节奏,确保外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