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男子为流量直播军机1小时,2万人围观仍骂走警告者,法庭上才懂“流量换牢狱” “别播了!这是军机,会泄密的!”某直播平台的评论区早已炸开锅,可镜头前的陈某看着持续攀升的在线人数,非但没停手,反而把镜头怼得更近了。9月28日,国家安全机关通报的这起泄密案件引发全网震动:家住军用机场附近的陈某为博流量直播军机行动,即便接到机场保卫部门警告还出言侮辱,最终因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获刑,用亲身经历印证了“流量密码”变“犯罪引信”的惨痛代价 。 流量冲昏头:2万观众围观下的“作死直播” 事发当晚,陈某在家中突然听到密集的低空轰鸣声,抬头便看见多架军机正在低空飞行。常年混迹直播平台的他瞬间嗅到了“流量商机”,来不及多想就火速开启直播,将军机起降的画面实时公之于众。 直播间的热度飙升速度远超预期:在线人数从几百冲到2万+,评论区不断弹出互动留言。但与普通直播不同的是,这里满是善意的警示——“赶紧关播!这是军事秘密”“小心犯法,后果很严重”。陈某起初还愣了一下,很快便被不断上涨的人气冲昏了头脑:“不就是拍个飞机吗?哪儿来的那么多事儿。” 更嚣张的是,当机场保卫部门通过线索找到陈某、电话勒令其停播时,他不仅断然拒绝,还对着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破口大骂,随后继续直播近一小时,直至军机行动结束才悻悻关播。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小时里,部队行动路线、飞机型号、起降时间等关键信息已随镜头外泄,对军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 无知酿大祸:“拍着玩”触碰刑法红线 被国家安全机关带走时,陈某还在喊冤:“我就是拍着玩赚点流量,又没卖给外国人,怎么就犯罪了?”直到鉴定结果摆在面前,他才彻底傻眼——其直播内容经专业鉴定,包含多项军事秘密,已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我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办案人员解释,军用机场、军机行动等均属于军事敏感领域,即便没有“故意泄密”的主观恶意,只要客观上造成了秘密外泄且情节严重,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像陈某这样被观众警示、遭保卫部门警告后仍拒不停止的行为,显然已构成“故意泄密”,量刑时会依法从重考量。 类似的教训并非个例。福建无人机爱好者李某曾非法拍摄部队雷达站,将包含“机密级”“秘密级”事项的视频发在社交平台,最终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主播赵某为吸粉直播战机,被境外间谍盯上并利用,差点酿成重大泄密事件,虽未成功仍被依法严惩 。这些案例都在敲响警钟:军事秘密不分“大小”,拍摄传播的每一步都可能踩中法律红线。 全民警示:这些“禁区”碰不得! 陈某的案件再次撕开一个残酷真相: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不少人把军事敏感内容当成“吸粉利器”,却对背后的法律风险一无所知。国家安全机关特别提醒,以下行为均可能涉嫌泄密,务必坚决杜绝: - 严禁在军用机场、军事基地、边防口岸等敏感区域拍摄照片、视频,更不得直播或传播; - 无人机飞行前必须核查禁飞区,军事管理区、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等均为绝对禁飞范围,未经批准“黑飞”拍摄涉嫌违法; - 遇到军列、军机、部队演习等场景,不得擅自拍摄记录,更不能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细节; - 若收到陌生人要求拍摄军事相关内容的请求,无论对方许以何种好处,都要高度警惕,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 “以前总觉得‘泄密’是谍战剧里的情节,没想到身边随手一拍就可能犯法。”网友的评论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陈某用牢狱之灾换来了深刻教训,也给所有人提了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军事秘密更容不得半点侥幸。所谓的“流量密码”,永远不能建立在触碰法律红线、危害国家安全的基础上。 你身边有人曾拍摄过军事敏感场景吗?对于如何防范“无意泄密”,你有哪些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