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东陵盗案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将慈禧重新安葬,当载泽等人进入地宫,被搭在慈禧棺上的一团白白的东西吓了一跳! 1928年夏天,清东陵定东陵地宫里,载泽举着马灯刚拐过弯,身后的侍卫突然“妈呀”叫出声,手里的油灯“哐当”砸在地上:“大人!棺上面那团白的…好像动了!” 载泽赶紧把马灯举高,昏黄的光线下,只见慈禧的朱漆棺上,蜷着一团白花花的东西,走近了才看清,那竟是曾经掌大清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遗体。 那时溥仪早已经退位,听说孙殿英炸开东陵的消息,他正对着桌上的旧宫灯发呆,猛地把茶碗摔在地上,气得手都抖:“孙殿英这个乱匪!敢动列祖列宗的陵寝,我跟他没完!” 可他现在连紫禁城都回不去,只能找最信任的载泽,塞给他一块祖传的和田玉牌:“你去把太后好好安葬,要是有人拦着,就说这是我的意思。”载泽带着几个随从赶路,路上特别难走。 当时军阀混战,到处都是散兵游勇,他们只能白天躲在破庙里,晚上偷偷走。车厢里装着给慈禧准备的黄绸子和新漆料,这是他托人从北京加急做的,边角绣着简单的龙纹,好歹保住点皇家体面。 到了定东陵,眼前的景象让载泽心里一沉。地宫的石门被炸药炸得粉碎,碎石堆里扔着铁镐和麻绳,地上满是撕碎的绫罗绸缎。 一个跟着慈禧多年的老随从捡起半颗珍珠,抹着眼泪说:“这是太后朝珠上的,当年她大寿时我还见过。”越往地宫里面走,霉味和腐烂的味道越重,呛得人直咳嗽。 转到棺椁跟前,载泽更揪心了。慈禧的外棺被撬得破破烂烂,棺盖歪歪地搭在上面,那团“白影”就缩在棺沿上。 马灯凑近了才看清:慈禧的凤冠早没了,头发乱蓬蓬贴在脸上,皮肤泛着青白色,因为在地宫暴露了四十多天,身上的绣金龙袍碎成了布条,只剩一件贴身的白绫裙子,像块破布似的裹着身体。 “快,把黄绸拿过来!”载泽的声音有点哑。随从赶紧递上黄绸,载泽亲自上前,轻轻盖在慈禧遗体上,手指碰到布料时,只觉得冰凉刺骨,还能摸到下面突出的骨头。 正小心挪动时,一块指甲从慈禧的手指上掉下来,落在石头上。老随从赶紧蹲下去,用干净手帕包好,红着眼圈说:“太后生前最在意这个,每次梳妆都要宫女仔细剪。” 清理的时候,载泽还在棺缝里找到一颗慈禧的牙齿,应该是盗墓的人翻遗体时碰掉的。他让人用黄绸把指甲和牙齿包好,放进随身的盒里。 接着,随从们一起把破了的外棺挪开,幸好里面的内棺没坏。载泽让人用棉布蘸着白酒,把内棺擦了三遍,铺上新的黄缎褥子,慢慢把慈禧的遗体移了进去。 盖棺前,载泽看了眼地宫的墙,原本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现在被炸得坑坑洼洼,连凤头都缺了一块。 他忽然想起,当年慈禧修这座陵寝时多风光:光三殿用的黄金,就够普通老百姓活几辈子,连地上的石头都刻着“凤在上、龙在下”,显尽了她的权势。 可才过二十年,她就落得这样的下场,嘴里的夜明珠被挖走,陪葬的翡翠西瓜、珍珠凤冠全没了踪影。 载泽让人在棺口涂了三层生漆,又贴了张黄纸,上面写着“大清孝钦显皇后重殓之礼”。对着棺椁鞠了三躬,他心里不是滋味,这不仅是给慈禧一个交代,更是给早已没了的大清留最后一点体面。 走出地宫时,他看见远处山坡上,几个散兵拿着疑似从陵里盗来的玉器,心里咯噔一下:这东陵的麻烦,恐怕还没结束。 后来载泽见到溥仪,把包着指甲和牙齿的漆盒递过去。溥仪抱着盒子,哭得肩膀都抖。 而孙殿英呢,把盗来的珍宝送给了国民政府的大官,有人说他用一颗夜明珠买通了宋美龄,还有人说翡翠西瓜被卖到了国外,这些宝贝现在在哪儿,谁也说不清楚。 载泽后来常跟人说,慈禧当年花那么多钱修陵,以为能安安稳稳睡一辈子,可到头来,权力和财富堆起来的陵寝,根本挡不住人心的贪心。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清东陵盗宝案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