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华国锋被人检举,黄克诚大将坚持纪委一查到底,结局如何? 说起华国锋这个人,得从他的早年说起。他1921年出生在山西交城一个工人家庭,原名苏铸。1938年加入抗日队伍,1940年就当上交城武装大队政委。那时候他才19岁,就带着队伍打日军,动员老百姓参军,还组织生产物资支援根据地。抗战快结束时,他申请南下,到湖南工作。1951年调到湘潭县委,当书记兼武装部政委。那里包括毛主席的家乡韶山,他下乡时总骑自行车跑村串户,帮着搞土地改革。1954年升地委书记,毛主席回乡视察,他汇报农业数据,一点不含糊,毛主席当场夸他是老实人。1955年他破例参加中央全会,分享合作化经验,讲怎么跟农民打交道,解决实际麻烦。毛主席在会上点名说,国家就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干部。 华国锋的工作作风一直就这样。1958年当上湖南省副省长,毛主席开会总带他去。1959年浮夸风闹得厉害,他从基层摸底,调研真实产量,上报说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中央听了调整湖南班子,任命他省委书记处书记。毛主席到湖南必听他汇报,还说党员要讲真话,对说实话的人要鼓励,这就是实事求是。六七十年代粮食紧巴巴,他抓科学种田,支持袁隆平杂交水稻。1970年湖南农业大会,袁隆平发言,他安排国家科委给资金。1975年项目卡壳,他收到信后开座谈会,上报中央批150万,继续推广。这事儿袁隆平后来回忆,说没华国锋帮忙,杂交水稻难推进。 华国锋在基层干了多年,老百姓觉得他实诚。1973年进中央政治局,当委员,在领导圈里低调,不搞小圈子。1976年毛主席病重,把党和人民托付给他。毛主席说,接下来就交给你了。9月毛主席逝世,华国锋接班,稳定大局,结束动乱。1976年他先代理国务院总理,后来正式上位。这段经历让他在党内有分量,但也树起标杆,大家眼睛都盯着。 黄克诚呢,是1902年湖南永兴人,家里穷。1922年考进师范,毕业后投身革命,参加北伐。长征时指挥部队过雪山,抗日时在华北设伏打日军。新中国成立后,当总参谋长,办公室里总审地图部署部队。战争年代和平年代,他要求自己严,毛主席叫他黄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纪委成立,陈云第一书记,他当常务书记。他问陈云,这机构干啥,陈云说抓党风。他参与定规矩,针对干部以权谋私和生活特殊化,公布后群众拍手叫好,推动党内风气好转。 中纪委刚成立,信件雪片飞来。短短半个月,6000多封,堆得老高。组织部让中纪委处理,黄克诚说,对老部下要求更严,听听老百姓声音没坏处。1980年4月,几封举报信进来,直指华国锋三件事。第一,江苏视察时封路,交通堵,上班族迟到闹意见。第二,党校报告后,他坐的椅子送博物馆收藏。第三,山西老家修纪念馆和旧居。黄克诚看完,意识到事关最高领导,不能马虎。他对湖南共事时了解华国锋,觉得他稳当,但原则上说,查清楚再说。 黄克诚马上行动,先通知华国锋,然后组调查队,分头去江苏、党校和山西。出发前,他对同志们说,大胆查,后果我担着。这话打消顾虑,调查组第二天就动身。第一组去江苏,查档案和问群众,确认封路是省委自作主张,华国锋下车见堵塞,当场让疏通,还批评了。第二组到党校,翻日志,看椅子是工作人员私送,华国锋不知情,后来打电话让撤。第三组到山西,实地看工地,是修他哥哥房子,不是旧居,华国锋发电报勒令停。调查中,黄克诚每天听汇报,记要点。 没想到,调查组还没全出结果,华国锋回信就到了。他承认三件事属实,第一件事江苏省委擅自,他已电话严厉批评。第二,椅子收藏没他同意,已让党校取回。第三,山西是哥哥房子,已指示省委停工。信里说,这些小事影响党风,必须严肃。黄克诚看完信,觉得华国锋处理得体。他让调查组收队,但把回信抄录,登在党风党纪杂志上,当典型教育。全党干部一看,最高领导都这样,大家警醒不少。 黄克诚还把这事儿上报中央,中央重视,印发文件,提醒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接受监督。这件事虽小,却敲了警钟,党内风气更正了。黄克诚的做法,体现出纪委的独立性,不论谁,一视同仁。华国锋的回应,也显示他作风朴实,不护短。两人湖南共事过,黄克诚早知道他为人忠厚谦逊,这次验证了。 华国锋在位时,稳定了局面。1981年6月,他辞去主席和军委主席,退下来做普通人。晚年在北京,生活简单,2008年8月20日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7岁。中央评价他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黄克诚晚年多在医院,但还关心工作。1982年后当中纪委第二书记,审文件圈问题。病重时,他说别治了,省资源给别人。弥留时叮嘱葬礼从简,听组织,子女别提要求。1986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中央说他忠诚战士,卓越领导人。